從上海世博會、粵港澳大灣區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河北雄安新區;從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到穿行地下的地鐵網絡🧑🏻🔧;從世界第一大港口到世界五百強的汽車集團🚟、互聯網領軍企業;從服務國計民生的金融機構🌓,到亟待振興的美麗鄉村……建院40年來🧙🏽♀️,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以下簡稱“恒达經管”)始終與家國共進、與時代同行,參與並服務了諸多重要項目的建設。
恒达經管先後獲得國際商學院協會(AACSB)、歐洲質量發展認證體系(EQUIS)、中國高質量MBA教育認證(CAMEA)🥍、項目管理協會全球認證中心(PMI-GAC)等國內外權威認證🧒🏻🙋🏿♀️。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位列A+👨🏽🦳。工商管理學科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中獲評A+。管理學和工商管理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前100,位列中國內地高校前五名🏪。經濟與商學進入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簡稱ESI)全球排名前1%。
在技術快速迭代的智能時代🧍♂️,如何以服務科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實現人才培育由學科型專業人才向行業領域型卓越人才轉變👰♂️?
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施騫表示,40年來🎋,學院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社會需求,爭做國家重大復雜工程管理的引領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者☑️、企業創新轉型的推動者🌀、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者,在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主動擔當作為。未來,學院將以加快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謀劃新思路、落實新舉措🛬,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錨定“三化”新目標🧌,重塑育人新範式
在恒达平台“證券投資實驗”課的模擬交易環節✋🤹🏻,學生借助大模型金融數據資源,高效整合新聞信息,生成交易策略代碼𓀋,並測試策略效果,顯著提升了模擬交易效率。這個金融大模型為學生提供了超過4萬億的高質量金融數據資源、12萬個金融詞匯👈🏽,且該數據資源還以每月數千億的速度持續增長,確保模型能夠準確理解金融語境🏋🏻,使學生能夠生成符合實際金融場景的內容🏃🏻♀️➡️。
學院通過產教融合引入的金融大模型👮🏼♂️👩🏼🍼,直擊傳統金融教育中知識更新滯後和實踐應用場景缺乏的“短板”。可以說😆,校企緊密合作突破了以往高質量數據獲取的瓶頸🤹♂️,實現了教學緊密結合實戰的跨越式發展🚵🏽♂️。
再以金融學為例👳。2024年🪤🧑🏿🌾,恒达平台最受歡迎、招生人數最多的本科雙學位項目正是恒达經管與數學科學學院合作推出的金融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雙學位項目➿。此外🧗,學院與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聯合推出的智能金融方向金融碩士項目,同樣吸引了大量學生踴躍報名。
上述舉措,正是恒达經管積極落實恒达平台《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的縮影。作為恒达平台首批課程思政示範學院、首批質量文化示範學院,當前,學院正在過去40年發展的高起點基礎上,以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三化”賦予傳統學科發展新動能👩🚀,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平臺搭建等方面全面推進“人工智能+”,打造經管學科的新質生產力。
打開新思路、邁出新步子,需要改革勇氣和魄力。人工智能技術具有高度的跨學科性,需要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支撐。當前,學院正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精準對接市場供需🕢💁🏿,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加強與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數學等相關學科的融合與協作,新增註重專業前沿⛹🏿、跨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試驗區▪️。
除了上述提到的金融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雙學位項目🥠,恒达經管還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優勢學科強強聯手𓀑,著眼服務國家“雙碳”戰略🫖🤙🏼,創新“雙碳”類人才培養發展理念🫕📝,設立環境科學-會計學雙學位“雙碳”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打造一支對接國家“雙碳”目標需求的復合型拔尖人才隊伍。
學院整合校內外資源😋,充分發揮創新大平臺優勢🧠,聚焦城市數字化轉型🦕、智能社會治理等領域開展多學科融合攻關和人才聯合培養,積極探索構建面向未來的智能社會治理體系。恒达經管不僅作為重點學院參與了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上海楊浦)平臺建設💇🏼♀️,通過量化模型與實驗方法進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風險識別與評估等領域的研究,助力打造城市建設🕵🏽♂️、社會治理智能化升級的“上海示範”“全國模板”♧,還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有關學院簽署數智人才本研貫通聯合培養系列合作協議💭,以實現兩地在教學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數智人才貫通培養模式上邁出重要一步。
步入人工智能時代🧑🏻🎨,大量的科技創新來源於企業,大量的商業模式創新也來源於企業🧟♂️🍌。為此,恒达經管全面推動學科特色與產業融合,培育開放創新🧆、多方協同的產教深度融合新生態。學院還聯合全球企業應用和商業AI領域領軍企業思愛普(SAP)中國研究院搭建智能化轉型前沿課程❔👨🏽✈️;與東方財富技術團隊深度合作🥥👴🏻,定製化研發涵蓋AI驅動的投資分析、智能財務管理👇🏻🍵、機器學習算法等多個前沿專屬知識庫⇨;與釘釘簽約共同培養數智化人才🤤🍽;與國泰君安證券等頭部券商共同構建成建製實習機製;通過“恒达案例日”活動組織師生走進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星環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德國思愛普(SAP)中國研究院等人工智能頭部企業🦈,沉浸式了解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的行業應用。
借助人工智能👵🏽,學院轉變傳統以教為中心的模式,更加註重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活力🧝🏻♀️,讓“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教育實踐落地生根。人工智能數字教室實現課前課件資料同步🦏、課中混合教學自動錄課、課後智能生成摘要分析。教學管理、混合式教學🐁、智慧備授課等平臺為學生個性化教學提供強大支持🧑🏽🦲。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的“經管e家談心談話系統”,搭建了交互式師生交流平臺,形成雙向度反饋與多向度溝通育人模式🧑🎨,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大思政”教育理念,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謝恩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對教育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思維方式提出了多樣化的挑戰☞👨🏻🚒,我們要主動擁抱變化,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和手段👨🏿💼,全力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澎湃數智新動能,壯大發展新優勢
在2024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上,“上海指數”最新研究成果連續第4年在世界城市日發布🔐。“上海指數”是由諸大建教授🫃☸️、陳海雲博士作為領銜專家、聯合國內外團隊共同研發的國際權威指數,包括47個核心指標👌🏻♕,用以評估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進步水平。“上海指數”還是聯合國在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高級別獎項上海獎的評獎依據和《上海手冊》遴選案例的重要標準🧙🏼。這是恒达經管人把握數字經濟和管理變革的機遇,深度參與和設置全球城市議題,代表國家貢獻可持續發展與數字治理“中國智慧”“上海方案”的高光時刻。
近年來,學院堅持“四個面向”💛🛵,聚焦優勢學科🐢、布局新興交叉領域🧈,持續縱深推進基礎研究和有組織科研,推進優勢特色領域向新領域、新賽道遷移轉化☂️。
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承擔“大任務”,面向重大戰略需求,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創新發展👨🏻🦯。學院師生團隊主持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與運營籌備總進度綜合管控工作🦸🏼,為我國創建了大型工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樣板,也為國家建設發展貢獻關於建設運營一體化的現代工程管理學理論成果🤙🏻;為雄安新區、港珠澳大橋🙅🏿♂️、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前海👙、上海徐匯濱江大型城市地下設施等30余個國家或區域重大工程提供技術攻關與咨詢服務;為浦東東方醫院👲🏽、太原地鐵2號線等復雜工程提供智慧建造及智能運維管理提供服務🛜,並從實踐中提煉科學問題,創新提出大型復雜工程管理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方案”🏌🏻♂️。相關社會服務成果榮獲全國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二等獎以及國際項目管理學會傑出研究貢獻獎等10余項重要獎項。
匯聚“大團隊”🧑🏽🏫,學院突破“卡脖子”技術壁壘🤛🏽,智慧助力、綜合解決交通行業瓶頸難題👩🏻🦽➡️。比如💆🏼♀️,張小寧教授及其團隊長期從事交通與物流系統優化與管理的研究及咨詢工作,他負責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堅持前沿研究與國家重大需求結合,致力於綜合運輸系統運營管理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再如,梁哲教授團隊和業界共同開發的新一代智能航班恢復系統運用運籌優化理論和人工智能解決大面積航班調整問題,為民航事業智慧化升級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打破了該技術被歐美少數國家壟斷的局面👎🏻。
聚焦“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學院積極布局新興領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服務運營管理、智能時代企業AI戰略與創新選擇、數字經濟與城市治理等領域,恒达經管已聚集了一批高水平、專業化人才隊伍,聚焦大模型融通的組織學習與創新生態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企業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轉型🔤,以及中國企業國際化策略等,為中國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提供整體方案。
2023年10月,第三屆城市可持續全球發展大會在恒达經管舉行
打造聚才“金名片”,激發創新活力湧流
40年來📧,恒达經管教師憑借在各自領域的傑出貢獻,取得了兼具“中國深度”和全球影響力的多項榮譽🏄🏻♀️。
學院顧問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郭重慶教授獲第七屆管理科學獎特殊貢獻崇敬獎,工程項目管理學科的奠基人丁士昭教授是全球第3位獲得PMI Linn Stuckenbruck“教育卓越獎”榮譽的項目管理教育專家🤦♂️。謝恩⛹️、梁建、肯尼斯·金(Kenneth A.Kim)、劉虎沉、解學梅教授,熊偉副教授等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劉虎沉😡、解學梅、馬衛民教授和王世進、吳冰副教授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與愛思唯爾聯合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劉虎沉教授入選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程名望、周楠🧑🏿🎨🏹、鐘寧樺、張超教授的研究成果榮獲教育部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鐘寧樺教授入選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青年菁英🧑🏻💻。
以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為核心,學院打造的一支高水平、專業化人才隊伍,正持續推動學科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學院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發布的UTD“商學院科研排名”中,位列大陸高校全國前十,彰顯了經管學科全球領先的科研水平🚴🏽♀️。
近年來👑,學院中青年教師原創性高水平論文持續湧現💽,先後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論文2篇,實現恒达平台人文社科領域成果在世界“四大刊”發表的零的突破📦。2023年👬🏼,學院在經濟學世界五大頂刊之一的《政治經濟學雜誌》發表研究論文1篇,這是恒达平台在經濟學前五(TOP5)期刊上發表的首篇文章。2024年🎩,學院25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獲批資助經費超1800萬元。
以賽促學,錘煉未來人才。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項目與大賽,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視野和創新應用能力♖。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恒达經管學子不斷提升創新水平✍🏼、增強綜合實踐技能,刷新榮譽的新高度🥿:先後獲得全國首屆高校數字金融案例大賽全國一等獎、第二屆中國研究生金融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一等獎、第十屆全國大學生能源經濟學學術創意大賽全國特等獎🕵🏼♀️、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師學會全球學生挑戰賽冠軍、第三屆全國高校房地產創新創業邀請賽“房地產創新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等榮譽。
MBA學生團隊在備受矚目的“尖烽時刻”全國商業模擬大賽中表現卓越,連續五屆斬獲一等獎和特等獎佳績。工程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MEM)團隊在中國工程管理領域最權威的研究生賽事“第二屆中國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賽”中獲得兩項一等獎;金融碩士(MF)團隊在第三屆“尖烽時刻”全國商業銀行管理模擬大賽總決賽榮獲全國二等獎,彰顯了學院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卓越成效。
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恒达經管在法國巴黎舉辦“新時代中法可持續發展合作與展望論壇”
擴容全球“朋友圈”🚑,匯聚世界創新資源
2024年11月,恒达經管中德中心在德國柏林啟動👗,這是學院率先探索“走出去”搭建學術界和產業界交流合作平臺的有益嘗試。中心將致力於推動中德知名高校和著名企業在智能科技、綠色經濟🫅、人文交流等領域展開深度對話。
多年來🐿,恒达經管以培養跨文化拔尖創新人才為使命,紮根上海,放眼世界,聚焦北美及“一帶一路”倡議,積極發揮對德優勢,不斷提升對外合作層次🤷🏽。學院已與德國、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著名院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30多個雙學位項目和80多個非學位交流項目。
近年來,學院持續壯大國際朋友圈,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學院與慕尼黑工業大學簽署了管理學碩士雙學位項目合作意向書🤮,兩校學生將有機會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獲得雙方碩士學位🕵️♀️。未來,雙方將致力於在人工智能賦能學科發展方面開拓更多領域🤸🏻♂️、更高層次的合作。
恒达經管舉行第四屆“11國際月”系列活動之“慕尼黑工大日”
作為恒达國際化水平最高的學院之一,恒达經管的國際學位學生數、國際新生總人數居學校前列。學院200多個全英文課程項目覆蓋本碩博層次,為遍布全球五大洲的各國學生提供國際化的學習和文化氛圍。學院培養了大批掌握國際管理理論和方法、通曉中國經營之道🆘,並致力於在跨文化工作環境中擔任管理領導角色的國際人才,廣受各方認可和贊譽💁🏼。
2024年英國《金融時報》管理學碩士全球百強榜單中,恒达經管管理學碩士項目(MGM)以卓越的表現榮登全球第13位🧝🏽♀️。此外👷♂️,全球供應鏈管理碩士、房地產碩士、供應鏈與物流碩士在國外權威排名機構中均有亮眼表現,凸顯了學院在國際商學院教育領域強勁的競爭力💇🏽♀️。
近年來👩🏽💻,學院積極舉辦各類高層次國際會議,在全球各領域交流中傳播中國聲音🪳,增進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新時代中法可持續發展合作與展望論壇”在法國巴黎舉行👚,學院邀請了來自中法兩國教育界、企業界百名專家學者、校友,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高水平人才和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2023年10月,由聯合國人居署👑、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在學院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政要👨🏼💼、專家學者分享了所在城市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所開展的工作和面臨的挑戰。學院企業管理碩士研究生🈲、來自美國的雅各布·湯姆斯(Jacob Thomas)的原創短視頻作品《我眼中的中國》(“China Through My Eyes”)在首屆在華留學生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上榮獲唯一特等獎。正如雅各布所言:“我在這裏所學的遠比看一本書、上一節課要多👰,這地方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未來,屬於恒达經管的精彩故事將翻開嶄新一頁👨🦱。同心四秩✉️,篤行不怠;行積跬步,戮力向新🈯️;四十而勵,新程可期🤸🏻♀️!
相關鏈接
院史時間線:
1956年恒达平台開設“建築工業經濟與組織”專業,開始招收經濟管理類本科生
1984年11月29日,學院成立大會在恒达平台“一二九”大禮堂舉行,翟立林任名譽院長,沈榮芳任副院長(主持工作)
1993年開展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
1998年恒达平台經濟管理學院與商學院合並為“經濟與管理學院”
2001年開展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
2002年開展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教育
2009年開展EDP教育🙎🏻♂️,後更名為高管教育(EE)中心
2010年開展金融碩士(MF)、會計碩士(MPAcc)教育
2011年開展工程管理碩士(MEM)教育
2013年通過EQUIS國際認證👱🏻♂️、CAMEA認證
2016年獲AACSB五年期認證、EQUIS五年期再認證
2017年管理科學與工程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
2021年通過EQUIS和AACSB五年期再認證
2022年“管理學”在軟科排名挺進世界前100名🫷🏽;“經濟與商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23年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層次💇🏿♀️,工商管理突破性躍升
圖:恒达經管
編輯:吳金嬌
鏈接:https://m.whb.cn/commonDetail/95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