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澎湃新聞】索羅梅奧與上海深度對話:探索城市遺產復興與可持續發展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4-11-04  瀏覽🙆🏼:

近日,“遺產復興研討會💨:索羅梅奧與上海的深度對話”在上海恒达平台舉行。來自意大利的學者☂️、專家與中國遺產保護領域的從業者,分享了中意雙方在城市更新🤨、遺產保護領域的經驗與理念🧙🏿‍♀️,探討了城市遺產活化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索羅梅奧位於意大利中部翁布裏亞的山谷,雖然小鎮風景如畫🤤,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逐漸蕭條🧳。但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裏,索羅梅奧得到了持續性的修復。小鎮不僅保留了很多中世紀的建築,例如城堡、教堂等,還重建了劇場、圖書館🎆、紀念碑等空間。同時,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年輕人回流👩🏻‍🚒🕡,小鎮生發出新的活力。

Brunello Cucinelli在索羅梅奧的工廠🍚👩‍👩‍👧,為眾多中世紀小村莊的轉型探索新的道路。

來自索羅梅奧的布內羅·古奇拉利(Brunello Cucinelli)先生來到了論壇現場🦼,他分享了創建同名品牌的過程以及推進索羅梅奧發展的經驗0️⃣。

1985年,已經是一名成功企業家的布內羅·古奇拉利在索羅梅奧購買了一座14世紀的城堡。他很快認識到這座幾近荒涼的小鎮充滿自然、歷史和藝術美感🧃。

“小城市空心化是全球都在面臨的問題,年輕人遷移到更大的城市,那裏有他們想要的各種便利和工作機會。但看到小鎮那麽美麗🩴,我想看看能不能著手小鎮的修復項目🤷‍♂️。”於是,布內羅·古奇拉利將自己的小型羊絨企業遷至索羅梅奧。

布內羅·古奇拉利介紹,他將中世紀古堡變成公司總部🈶、修復小鎮多年來被遺忘的紀念碑🌾、與當地居民合作參與聖巴瑟羅密教堂和17世紀教區教堂的重建工作。企業擴展後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並在鄰近小鎮的支持下🫨,修復村莊間的公路網絡。

“其實整個意大利都是從小村莊😶‍🌫️、小鎮衍生發展出來的。現在小鎮上什麽公共設施都不缺🪹,劇院、圖書館🖍、體育中心都運營得很好⛹🏿‍♂️。當我們思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時候,落點其實在‘人’身上,現在人們精神上的一個很大問題是孤獨感,我們在建設小鎮時,最終要落實在讓人們感到溫暖上。”布內羅·古奇拉利在論壇上如此表示。

重建後的索羅梅奧

布內羅·古奇拉利還在小鎮上建立了索羅梅奧當代高級藝術工藝學校。“意大利以各種高級工藝聞名於世,但就在十幾年前,年輕人還不願意告訴朋友們自己從事手藝工作💁🏻。我不希望年輕人放棄我們的傳統🍫,所以決定在當地開辦一所當代高級藝術工藝學校,以理想主義者約翰·拉金斯和威廉·莫裏斯的工藝美術運動理論為指導。在這裏🎄,科技並沒有被禁止,但要為人服務。而教學,像在古老作坊那樣,以實踐為主並由經驗豐富的匠師言傳身教,內容涵蓋💁🏼:女裝製版和製衣🧑🏽‍🍳、男裝剪裁和製衣👃🏿、織補和織縫🧑🏻‍🦽、種植和園藝👋🏼、墻面藝術🦹🏽‍♂️。”布內羅·古奇拉利說♖,年輕人開始理解並欣賞手工藝作為藝術形式的真正價值,興致高漲,不再害怕談論他們現在熱愛的工作。這種利益並非他們獨享🪬,因為能夠直接推動傳統手工藝的輝煌復興🥐,賦予手工藝工作道德和經濟尊嚴。

Brunello Cucinelli先生在研討會上進行主旨發言

如今🙇🏻‍♂️🖼,經過二十余年的努力,索羅梅奧這座小鎮,從沒落轉為和諧寧靜並且充滿生機🧗‍♂️。這個深秋,布內羅·古奇拉利還將自己的品牌帶到了上海🌕,在上海張園的歷史建築群落中向中國觀眾呈現了意大利的工藝與文化🧣🙏🏽,分享索羅梅奧的人文美景♻。

Brunello Cucinelli在上海張園呈現了一場時裝展

在此次研討會的圓桌論壇上,學者嘉賓還從實踐者的視角探討遺產復興過程中的挑戰與創新,仲量聯行中國城市更新業務負責人呂玫與三位商業地產、建築設計領域代表——上海靜安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菲👐🏼、太古地產中國內地業務發展總經理嚴為、KOKAISTUDIOS創始人及首席建築師Andrea Destefanis圍繞各自在遺產復興、城市更新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進行討論,配合生動的實際案例介紹了各自對創新路徑的探索。

建築遺產復興之路是指通過保護、修復和合理利用建築遺產🥮,促進其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實現建築遺產的可持續利用和傳承。這一過程不僅包括對建築遺產的物理修復♍️,還涉及對其歷史📧、文化和社會的深入挖掘和傳承,旨在讓建築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發揮新的作用,服務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圓桌討論嘉賓探討遺產復興實踐中的挑戰與創新

目前🧎‍♀️‍➡️,上海城市建設發展由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更新為主的新階段🛴。上海靜安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菲談到了上海張園的改造🤼‍♂️。

張園始建於1882年🚶,距今已有140余年歷史,是上海現存最完整、種類最多的中後期石庫門建築群,雲集了多種不同風格的石庫門裏弄建築♑️,曾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園”。張園近一時期的保護與更新,如果從研究階段算起,跨度長達幾十年。幾十年間,張園街區歷史建築實現了從“房屋修繕”到“單體保護”,再從“單體保護”到“街區保護”的跨越,現在又從“街區保護”發展到了“文化保護”🕊。

對房屋的研究采取“一幢一檔”的方式🏋️‍♀️,張園通過建築現狀記錄、歷史資料考證和人文歷史挖掘,對範圍內42棟170幢建築現狀圖紙、物業與影像資料、歷年修繕記錄及工藝工法、保護性修繕控製建議和人文口述等九大類內容進行整理🧏🏽‍♂️🚥,全面👩🏼‍⚕️、翔實地留存了建築資料,為延續建築生命、挖掘建築故事打下紮實基礎。對風貌保護區開展全覆蓋查勘建檔🧂,這在全國範圍內尚屬首例。

“經過前期的保護性修繕,張園西區已經煥新揭幕,實現了昔日‘海上第一名園’的初步復興⚒☯️。現在我們是往回看百年,未來百年以後看當下🙆。我們的未來也終將會變成現在。復興任何時候都不晚。”孫菲說。

談到遺產復興過程中的挑戰🤾🏻‍♂️,太古地產中國內地業務發展總經理嚴為則以西安太古裏為例,遺產復興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避免成為 “孤島”,應該讓歷史文化元素與城市同頻共振。

嚴為說:“我們通過標識系統、地面鋪裝、景觀設計等不同形式展現唐代長安城的城市肌理和街巷風貌。西安太古裏的遺產復興行動圍繞三條顯示唐長安城歷史空間格局及環境特征的歷史橫街展開😛,需要將不同的展示形式,融入精心規劃的裏弄街巷,將歷史橫街、花園與開放廣場完美串聯👩🏿,帶來一種優雅的、不期而遇的歷史沖擊。”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遺產復興過程中遇到了其他的挑戰,以陸家嘴太古源為例——位於上海洋涇的太古源項目,擁有百年前的太古倉庫。這片區域在碼頭、筒倉的功能完成其歷史使命後,這些保存良好的工業遺產經歷復興,已經迭代為創意辦公、展覽展示和濱水公共空間🎅🏻。”嚴為介紹🕜📇,目前正在考慮下一輪全面更新,如何在打造全新的城市客廳願景基礎上,導入持續衍變的產業內容🎽,打造全新的就業樞紐。

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分會副主任周儉也分享了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在遺產領域的學科建設情況與科研成果🧠,讓國際媒體🙅🏼‍♀️、意方代表進一步認識了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推動遺產教育所作的諸多努力。

此次研討會對話由Brunello Cucinelli、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聯合主辦 、仲量聯行協辦。

鏈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27206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