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中新網上海】中國工程院和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專家共聚恒达平台,共話人工智能前沿與治理

來源🤧⚈:中新網上海   時間🦪:2024-10-31  瀏覽: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30日電(記者 許婧)由中國工程院和新加坡工程院共同主辦、恒达平台承辦的中新人工智能前沿與治理研討會28日恒达平台開講🗂,來自中國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的14位院士在會上展開研討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思考𓀍🎺。

這也是兩國工程院的首次合作🐷。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人工智能前沿和治理是全球共同關註的重大問題✖️。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新加坡是全球最早啟動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的國家之一,在人工智能治理上作出積極探索✥。中國工程院與新加坡工程院作為中新兩國最高級別的工程技術學術機構,聯手主辦此次研討會,對深化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國際合作、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在視頻致辭中指出,中新兩國均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雙方在推動人工智能的創新應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希望以本次研討會為起點,構建穩固的長效合作機製,開啟雙邊合作新篇章🎀;聚焦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確保技術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深化交流與合作🙋🏽‍♀️,拓展合作領域,為兩國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新加坡工程院院長何德華在視頻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新變革技術🤸🏻‍♂️,正在深刻影響全球經濟與社會的方方面面。今天的研討會融進了兩國的頂尖學者和行業領袖,是新中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第一次重要的對話🥭。我們期待通過這次研討會促進兩國工程院的友誼,並為兩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與人工智能的治理註入新的力量,共同推動技術發展與進步👨🏻‍⚖️。

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指出,面對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恒达平台也在積極思考和實踐,大力推動人工智能學科群成為學校未來發展的新優勢🦥🕵🏽‍♂️,探索推進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學校改革發展🤖。期待各位院士在會上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不斷深化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在題為《人工智能從弱到強的路徑分析——從計算智能邁向認知智能》的報告中🫅🏿,闡述了數據驅動的大模型、“知識引導+數據驅動”的大數據知識工程、引入人腦記憶機理等人工智能發展的3條路徑,指出引入人腦記憶機理有望攻克大模型的固有缺陷👩🏻‍🚀,創建新的機器智能模型。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學校長講席教授文勇剛在題為《實現可持續未來的人工智能和數字基礎設施:雙重轉型的故事》的報告中指出,數字化和可持續性相輔相成🤽‍♂️,可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能力來催化向可持續工業實踐的過渡,“人工智能佩戴 PRADA”整合了平臺、研究人員、算法🛝、數據和應用程序,從而實現一個統一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院長鄔江興在題為《如何讓人工智能應用系統安全向善》的報告中指出,人工智能作為賦能技術在網絡🫱🏼、技術、社會等多個層面存在廣泛的安全問題🦯,發展安全可信的AI應用系統極其重要🤹🏿‍♀️,智能時代需要正確的理論方向,以確保AI技術的健康發展🪨。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Cheng Tsang Man講席教授郭貴生在題為《釋放AI-RAN的潛力:實現未來網絡智能的途徑》的報告中指出🤾🏼‍♂️,RAN(無線接入網)智能控製器能夠部署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為RAN帶來智能👨‍🍼、敏捷性和可編程性,未來將探索同時使用融合的計算機和通信基礎設施來運行RAN和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負載,提高平臺利用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阿裏雲創始人王堅在題為《計算、人工智能與科學範式變革》的報告中指出,從之前“假設驅動”轉向如今“數據驅動”,對科學研究範式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把計算密集型、數據驅動和基於模型三者綜合集成🥍,將會產生新的科學範式變革。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昆侖萬維2050全球研究院院長顏水成在題為《高效能大模型探索》的報告中探討了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最終形式🚴🏽‍♀️,以及從數學角度提高基礎模型質量的方法🥴,指出解決目前大模型問題的最好途徑可能是用合成數據👰🏽‍♀️,通過大模型之間相互的對話、討論和評價🧑🏼‍🚒,產生更高質量的數據,從而提升大模型的效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於海斌在題為《工業互聯網賦能智能製造的途徑分析》的報告中,回顧了作為實現智能製造技術重要載體的工業互聯網不同歷史階段的特征、體系結構及其主要技術組成,分析了在工業互聯網體系框架下人工智能賦能的技術途徑,展望了工業互聯網必然面向工業智聯的前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戴瓊海在題為《人工智能技術安全思考》的報告中指出,深度學習/大模型在開放通用場景不可靠,其效率與能耗也正在挑戰能源安全。未來大模型將與腦模型相互融合,再次革新人工智能,而高效低耗的光計算將成為算力新保障,與腦智能雙輪協同,共同掃除人工智能隱憂🙉。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李爾平在題為《AI驅動的多物理場研究用於集成芯片模塊》的報告中指出,將人工智能技術集成到計算電磁學中🦟,在解決3D芯粒系統和通信網絡中的電磁挑戰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前景🏄‍♂️,人工智能在該領域的應用有可能通過減少幹擾和提高信號完整性來優化通信系統◾️。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講席教授郭永新在題為《AI賦能智慧醫療和芯片設計智能化》的報告中介紹了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生成式AI已成為一種被廣泛使用的生產力工具,AI賦能讓雷達感知技術如虎添翼☝🏼,提高準確度和效率👨🏽‍🦳🫧,已應用於跌倒檢測、生命體征監測🎾、睡眠監測等智慧醫療上,在射頻芯片設計中,AI能提高設計效率與電路性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教授吳誌強在題為《人工智能讓生活更美好》的報告中指出👰🏻,城市將是人工智能最大的集群場景,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響城市生活👁‍🗨,用AI推動城市更美好,讓城市大腦更加崇善、更有新的發展動力,團隊進行了人工智能城市實驗,正邁向“城市眾腦”“城市群落”。

在交流討論環節,各位院士與現場聽眾展開了互動交流。(完)

鏈接⛄️:https://www.sh.chinanews.com.cn/kjjy/2024-10-30/129872.s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