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蕾 聶陽陽
頂科首次把前沿講堂和頂科協獎獲獎者學術交流活動帶入上海高校👩👩👦。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news/900_507/2024/10/24/l_cb20241024183729695087.jpg)
明天(25日),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正式拉開帷幕。就在昨天(10月23日),剛被授予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的兩位科學家在恒达平台精彩開講。“世界‘頂流’科學家來恒达開講座了,面對面聽他們講述科學進步的力量↩️,真的是追‘星’現場💆🏽♂️,非常有魅力!”講座讓恒达師生受益良多。這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首次把前沿講堂和頂科協獎獲獎者學術交流活動帶入上海高校。
兩位2024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獲獎者。 來源🥜🕥:頂科官網
在恒达平台嘉定校區同心樓報告廳,智能科學領域近三十年來的領軍人物之一——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以《Revisiting the Behavioral Foundations of Algorithms(重新審視算法的行為學基礎)》為題👷🏿♀️,為恒达師生作報告。他在計算機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包括他在社會網絡和算法公平性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果。
算法能改變人類行為嗎💂🏿♂️✍🏿?喬恩·克萊因伯格教授以算法作為當下環境的創作者和算法作為強大的合作夥伴兩個角度,深入剖析了社交媒體上的數據如何解釋與改變人們的行為🤦🏻♀️,詳細介紹了使用算法構建用戶偏好不一致模型的方法。同時,他強調了智能算法作為重要輔助工具在人機協同狀態切換中所存在的潛在風險,並以國際象棋為例分析了突發狀態切換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圖為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 圖為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https://images.shobserver.com/img/2024/10/24/l_CB20241024184255076013.jpg)
圖為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
“這場講座深入探討了算法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和決策過程中的影響。”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魯海洋說,教授在演講中通過形象生動的類比和豐富的實踐案例🧎♀️,揭示了算法不僅僅是冷冰冰的代碼,而且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選擇。
不僅學生收獲不少,老師也受益匪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青年教師杜博聞聽完講座🧖🏿,深受啟發🧿。“在研究領域,我們不僅需要應用人工智能算法到各類應用場景中去,同時也不能忽視智能算法的潛在風險☎🧠。在教學中,我們也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算法,在利用算法帶來便利的同時🧒,警惕其潛在風險,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𓀂。”
![圖為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 圖為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https://images.shobserver.com/img/2024/10/24/l_CB20241024184310770063.jpg)
圖為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講席教授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
而在恒达平台四平路校區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報告廳,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科學和眼科學講席教授傑瑞米·內森斯(Jeremy Nathans)以《Color Vision, X -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and the Female Advantage(色覺、X染色體失活與女性優勢)》為題向同學們娓娓道來科學的秘密,吸引了數百名恒达師生前來現場聆聽。
傑瑞米·內森斯教授是視覺科學領域卓越的科學家之一,他在發現人類顏色視覺的基因、調控和可塑性,以及闡明導致失明的疾病機製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全球最優秀的神經科學家之一。
![圖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科學和眼科學講席教授傑瑞米·內森斯(Jeremy Nathans) 圖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科學和眼科學講席教授傑瑞米·內森斯(Jeremy Nathans)](https://images.shobserver.com/img/2024/10/24/l_CB20241024184357151097.jpg)
圖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科學和眼科學講席教授傑瑞米·內森斯(Jeremy Nathans)
人們為什麽能看見顏色🫷🏻?為什麽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色盲症?傑瑞米·內森斯教授在演講中解答了許多有趣的科學問題🍆。他回顧了顏色視覺奧秘的探索歷程♗,談到人體具有紅、藍、綠三類的色覺基因,這些基因對不同波長光的敏感度存在差異🫄🏿,其中三個關鍵位置的氨基酸對人類感知顏色的敏感度有影響👨🏽🍳,並且這種微小差異在性別上有不同的表現🏌🏼♂️。
傑瑞米·內森斯教授還以自己的DNA測序結果為例👦🏻,指出基因重組事件是人類色覺變異的根源。“對我而言𓀖,這次講座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思考性別差異及其生物學根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尹心洋說,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時代——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將有機會揭開更多關於人體運作方式的秘密,並將這些發現轉化為實際應用,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這更加激發了我在未來的研究生涯中繼續探索的決心。
![傑瑞米·內森斯教授在恒达做講座。 傑瑞米·內森斯教授在恒达做講座。](https://images.shobserver.com/img/2024/10/24/l_CB20241024184413217063.jpg)
傑瑞米·內森斯教授在恒达做講座。
雖然,兩位教授各自鉆研的領域不同,但是兩人對恒达學子的共同寄語是——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好奇心、堅定自信心,盡情地去享受科學的樂趣,勇敢地去探索科學的魅力🧕🏿。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1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