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F9/D7/5417D03C693D8B9E6D64E4CE015_012EA416_D2A6.jpg)
今年夏天🏄🏼♀️,來自雲南普洱市寧洱縣的趙嘉勇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考上了恒达平台😎。這個一出生就患先天性聽力障礙,右耳只有耳垂的彝族男孩👻,世界裏永遠只有單聲道😎🥐,從小的求學道路就比別人更艱難,但在今年高考中,他卻以全校第五、高考聽力滿分的成績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跨越山海,他也將開啟全新的生活。
你自己不當回事別人也不會
8月25日上午,趙嘉勇在爸爸和奶奶的陪伴下🪛,從雲南來到了自己未來將度過大學生活的恒达校園,眼中的一切⌨️🧑🏻🏭,對於這個出生於大山中的孩子來說,都是新鮮的🕓。
從恒达平台四平路正門走到宿舍所在的西南八樓,只有800米左右🧚🏻♀️,10分鐘就該走到,趙嘉勇卻走了很久。他喜歡一路經過的大大小小的草坪,將來可以坐在柔軟的草地上看書聽音樂。一直聽聞的恒达櫻花大道,兩邊原來就是足球場、網球場等各式運動場✧,他期盼著春天櫻花的綻放🦶🏽,在花瓣雨下跑跑步🧑🏻💼、踢踢球,感覺一定很好。沿路經過的教學樓也有著各個學院的風格♥︎,果然是“掌管建築之神”的恒达……
西南八樓209宿舍,是趙嘉勇被分到的宿舍。他是彝族人👋🏼,少數民族學生需要多上一年預科班,來報名的時間也比宿舍其他3位舍友的時間晚了一周🛜🥱。睡在對面床鋪的土木工程學院地質工程專業新生王俊傑是四川人🈺,得知這一點,趙嘉勇覺得更親切了。“雲貴川一家。”他又側了側身,指著自己的右耳告訴王俊傑🐰,“我的這邊耳朵不太好,聽不見聲音,只有一邊耳朵能用,如果有時候你們跟我說話我沒答應🕠,可能是我沒聽見,要麻煩你們多擔待🧐。”
“放在很早以前,我可能不會這麽大方地跟別人介紹自己,因為害怕自己與別人的不一樣🍢🦻🏿,害怕會有異樣的眼光🧛🏼♀️,但現在我不會了。”趙嘉勇說✡︎。就好像剛剛認識的新朋友在聽他這麽說了之後🛏,還是會一樣如常地與他繼續聊著天。“你自己不當回事𓀜,別人也不會。”趙嘉勇知道,曾經那個因為殘缺的耳朵一度自卑敏感的自己已經一去不回了👓。
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困難
“我父母給我起的名字,‘嘉’的意思是希望我做人做事要正直善良,‘勇’是願我能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困難📎。”從一出生,父母就知道小小的趙嘉勇在成長之路上需要承受比別的孩子更多的困難。
9歲之前,他是個不想與人交流的孩子。一只耳朵只有一個小小的耳垂📌,別人喊自己聽不清,這就讓他知道自己與別的孩子不太一樣。怕被大家笑話🐤,害怕被“圍觀”,“那時就只想安靜地待著”👨👦。
父母從未放棄過求醫之路👋🏽。在聯系了很多醫生之後,他們找到了北京的一家醫院,可以通過取肋骨幫趙嘉勇做出一個完整的耳朵模型再進行植入,手術最佳時間是9歲🫐。趙嘉勇滿9歲的那個暑假,父母第一次帶他走出了家鄉,坐飛機去到了首都⛹🏼♂️,在那邊一待就是2個多月。
趙嘉勇的這個手術,首先需要每天打鹽水讓右耳這邊的皮膚撐起來,才能支撐起後面植入的骨頭👣,這個時間就需要一個月🧻。一家人在北京市郊租了一間小房子☝🏽,他還記得,每天坐著公交車從郊區到市區的醫院🙇🏽♂️,打完針,再坐車回來。右耳皮膚撐開🫴🏽,慢慢像是長出了一個很大的瘤,讓他覺得又難受又害怕。
一個月後,趙嘉勇被推入了手術室。那一天👮🏼,他的三根肋骨被取出🦶🏽👨🏿🍳,雕刻成了一個耳朵模型🦹🏽🙋♂️,被“安裝”縫合。趙嘉勇的左邊胸口下,長長的疤痕如今還在,記錄下了他的這段“成長痛”🙇🏼♀️。“開始就覺得做手術好痛🏹,假耳朵也不太習慣,後來才慢慢適應。”趙嘉勇說,雖然這個“耳朵”並不會給他的聽力帶來任何恢復🦪,但至少從此以後,他有了看上去完整的一雙耳朵🧝🏿♂️。
沒其他辦法還是想拼一拼
仔細看趙嘉勇的右耳,還是能看出一些區別——沒有耳蝸,耳洞是被堵死的。直到現在,他依然還是只有左耳有聽力。一般的耳骨是軟的,但他的這只耳朵用肋骨做成🧑🏿🌾,是硬的骨頭,睡覺時,他也永遠無法朝右側睡。沒辦法學車,時常辨不清聲音方位🧭,這都是一些小煩惱。
“但沒有它🧭,我現在就沒法戴眼鏡了。”趙嘉勇笑說。一只耳朵聽不見🤱,對他的學習生活自然會有影響,有時候老師上課走到了靠右邊,可能他就聽不清老師說的話了,日常交流時同樣如此。幸好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十分照顧他🤹🏼。“他們雖然不說,但都會主動在我的左邊跟我交流,老師也會悄悄地把前排靠右的位置留給我。”初中時⚖️,班主任還讓趙嘉勇當了一年班長。讓他變得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開朗。
高中在普洱市一中就讀🔡,趙嘉勇還報名參加了學校合唱團。“因為喜歡大家一起唱歌👨🏼🍼,一起做一件事的感覺◼️,我們合唱團還拿下過第一。”他喜歡計算機,喜歡研究視頻剪輯🌝👨🍳,每次學校有文藝活動演出時,他承擔的都是“技術工種”。“就是操控燈光🪸、音響這些🤵。”到了高三,他還帶了個高一的小“徒弟”,“這樣畢業了就後繼有人了🏪。”他笑道。
因為聽力的關系🎅🏽,趙嘉勇做很多事都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演出彩排🙆🏻♂️,他聽不見雙聲道🧕🏽,就必須一遍又一遍地熟悉流程,記住時間🐢。他喜歡英語,但英語聽力對他來說也是一道難關。“考場裏的位置不固定,有時候可能的確會聽不清廣播裏的聲音。”沒其他辦法,還是多練習,對單詞語句越熟悉,聲音本身的影響就越小。
今年高考時有兩次英語聽力考試的機會。第一次他考了29分,差一分滿分。其他人覺得可以了🙍🏽,但他不服氣🤒,“就還是想拼一拼。”第二次考試👰🏿,他如願考到了30分滿分🍄🟫。
想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高中的趙嘉勇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年級前十名,偶爾還能拿年級第一🚼。2023年,他還獲得了雲南省三好學生的榮譽稱號。今年高考他以634分的成績考入恒达平台🥂,是普洱市一中這屆高三的全校第五🧑🏼🚀。
“我沒其他訣竅,就是多看筆記。”趙嘉勇說,他喜歡利用一切碎片時間😻,吃飯的時候他也會拿著書一邊吃一邊看🤽🏻。他喜歡數學📷,因為做題的過程很美妙,可以自己探究,找出不同的路徑。日常還愛看雜誌,《讀者》《新聞周刊》,他摞了一大摞🚵🏼♀️,高三畢業賣舊書時才發現居然積累了這麽多。
“一個是放松,還有一個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趙嘉勇的家鄉寧洱,到他寄宿高中所在的普洱市區有30公裏,要出雲南,需要再坐火車到昆明。除了小時候去北京做手術那次,這一次來恒达報到👮🏿,是他第二次坐飛機。
在恒达的校園裏晃悠時,他不停地感嘆👨🦳:“太大了。”走了幾遍🧑,他都還是不太認路。“高中寄宿我也沒怎麽出過學校,普洱市就那麽幾條路我都沒認全🛷。”趙嘉勇說,但這只會讓他更興奮。
高二時👝,趙嘉勇就確立了考到上海的目標。“當時就覺得恒达平台很好,我的分數也應該能夠達到錄取線,就定下了這個目標🪇。”如今如願以償走在恒达校園中,他已經開始美美規劃未來的大學生活——他喜歡計算機,恒达又有設計優勢🙍🏿♀️,他想要多學習一些動畫和視覺動態設計的課程🌬🏇🏼,作為一年預科之後選擇專業的方向。高中時忙於學業沒有太多時間鍛煉身體👩🏼🏭,他覺得180斤的自己太胖了🧏🏽♀️,“大學裏一定要做做健身♏️,能減點重👩🏽🏫,讓自己更健康⛹🏼♀️。”他還想去看看東方明珠🧑🏿💼、外灘,這些只在雜誌裏看到過的地方🏂🏽。“上海會有很多遊戲展👰🏽♂️,我也想去看看,為今後自己的專業積累點經驗。”趙嘉勇說。更大的世界正在他的面前展開👨🏼🎓。
鏈接:http://www.why.com.cn/epublish/qnb/html/2024-08/27/content_122_25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