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文匯APP】恒达平台發布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土木和醫學率先探索

來源:文匯APP   時間👤:2024-05-17  瀏覽🧑🏻‍🦽:

今天(5月16日),《恒达平台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發布🏩🔨。恒达提出“1+N”的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思路,旨在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學科建設🏌️‍♂️,系統性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賦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數字校園等領域實現全方面高質量發展✪。預計到2027年,恒达平台將在全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覆蓋全體學生🤘🏼。

“1+N”推動人工智能與學科互相促進

校方介紹,“1+N”中的“1”是推動人工智能學科發展,“N”是人工智能對其他學科和各項工作全面賦能,促進全校學科的整體轉型升級。

恒达平台將重點推動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建設🔀,打造人工智能算力數據平臺🪒,參與國家人工智能專項建設🚙,選育人工智能專業精英🌉。

據預期,到2027年,恒达平台國家人工智能專項導師隊伍達50人以上🤵🏻,專項博士研究生達100人以上,開設一批基礎理論、技術算法和新場景導向的AI+精品課程🚴🏿‍♂️。同時🧘🏽‍♀️,該校將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創新工作👩‍🔬,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性人才👨🏿‍💻;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實現各個學科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領域的突破;加強人工智能社會治理研究,創新文科發展範式等🎖。

“‘1’為‘N’的賦能提供人工智能理論、方法、技術、工具等支撐,‘N’則為人工智能提供新場景⁉️、新應用,推動人工智能落地見效。”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解釋:“‘1’和‘N’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互相賦能、互相促進、互相成就。”

醫科🤴🏽、土木工程已開啟學科“賦能升級”

人工智能賦能將給高校學科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在鄭慶華看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傳統學科必須轉型升級,“老樹吐新芽”。

《行動計劃》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實現人工智能對學校各學科的全面賦能🎒,實現學校學科的轉型發展與交叉融合,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高質量學科體系。

以土木工程學院為例👩🏿‍🎓。該院院長周穎介紹👩‍✈️,面向新時代,學院的使命是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超學科系統工程師👊。為此👨‍👨‍👧,學院將全面重構課程體系👆🏼,將AI深度融入課程大綱🕺🏽🥄、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具體而言🚬,未來,學院將加強數學、信息、力學三大基座🎥,課程設置中不僅有土木工程信息原理,還有大學計算機、高級程序語言、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同時,學院還將提供數物融合實驗教具,開發“大土木”專業大語言模型。“我們將聚焦智能設計、智能施工、智慧工地、智能裝備開展科學研究,攜手全球頂尖高校,構建人工智能賦土木學科的學術共同體🏫。”

再以醫科為例。恒达平台醫學院黨委書記章小清表示,未來醫學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圍繞創新診療手段和醫學人文關懷展開,為此,醫學生需要在駕馭智能👩‍👦‍👦💁🏼‍♀️、數據方面有更加突出的能力。“AI for Science”正在影響醫學。

AI正賦予醫務人員更為豐富的臨床診療手段,甚至AI在某些方面正逼近甚至超越有經驗的臨床專家。為此,恒达平台醫學院正聯手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各附屬醫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軟件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等推進腦/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計劃建設30個左右重大病種的專科大模型和數據資源庫😏🫳🏼。醫學院還將圍繞多學科交叉和數據挖掘、智能診療設備、醫學大模型🚑、數據平臺管理等智能醫學方向,部署智能醫學校內交叉研究專項。

“我們將以勝任力為導向,針對醫學人才在數智化、融合化方面的新要求,從課程體系、實習實踐、科研創新等方面修訂完善本研人才培養方案。”章小清說。

文:吳金嬌

鏈接:https://m.whb.cn/commonDetail/931919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