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在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兩國之間進行良好的對話交流🛐。我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4月15日🦻🏼,二度來華訪問的德國總理朔爾茨在上海表示。
今年是習近平主席首次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和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作為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朔爾茨率領3位內閣部長和多位重量級企業家訪華,對進一步深化中德關系、推動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外界還註意到🙋🏿♀️,朔爾茨曾擔任過德國漢堡市的第一市長,任內積極推動德中商貿活動,支持中資企業當地落戶。而上海與漢堡這兩座城市“因海而生、因港而興”的國際城市🤒,自1986年結為友好城市以來,一直被視作中德友好合作的縮影☦️🕟。
繼續為中德友誼添磚加瓦
4月15日上午從重慶抵滬🧦,朔爾茨一行直接從虹橋機場前往恒达平台嘉定校區。這座高校曾接待過包括科爾👩🏽🚒🌡、施羅德🧑🏻💻、卡斯滕斯、科勒🐦⬛、高克等在內的多位德國政要。
“感謝恒达平台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再次回來發言,聽到來自大學的聲音,也讓我有機會與大家討論關於德國與中國的未來。”這是朔爾茨時隔近13年再次來到恒达平台——2011年11月17日,朔爾茨曾以漢堡市第一市長身份訪問這裏。
德國總理與恒达學生交流會安排在嘉定校區藝嘉樓一樓音樂廳。大廳外擺放恒达學生製作的燃油車、新能源車及無人駕駛汽車👩🏼✈️。進入大廳,藍色背板前放置中德國旗🥣,背板左右側印有德國柏林勝利女神紀念柱與恒达平台繼往開來柱🖕🏼💇🏽。交流會全程不配翻譯用德語進行,臺下近160位學生來自德語、汽車🌊、法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等專業🤌🏿。
“到2050年,世界將會有100億的人口🤜🏽,這對全世界來說都將是件大事,它會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我有很多關於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世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問題想問大家👩🏻🏫。”朔爾茨在開場白中說🧑🎨。在接下來一個小時內,圍繞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機遇與挑戰👻、新能源車普及等話題🤶,德國總理與中國學生進行坦率而深入的交流。
“很高興能與總理有如此近距離接觸🫲🏿,感受到他是位幽默風趣的人。”會後🙋♂️,恒达平台德國問題研究所博士生葉思雨告訴記者,這次坦誠交流讓她對兩國未來在人文交流🗣、經貿往來、科技交往等領域充滿期待👷♀️。
朔爾茨特別提到,青年人之間交流具有重要意義👨🏼✈️,這讓恒达平台碩士生王婷媗感觸頗深。今年9月,她將前往德國柏林參加恒达平台中德雙碩士項目,“我對未來中德合作前景充滿信心,我們青年人也願意繼續為中德友誼添磚加瓦”。
此情此景🧮,讓德國駐上海總領事賀德滿非常高興💍。他之前就發現,不少上海理工科生能講一口德語1️⃣,這不僅表明上海與德國高校間有密切交流,也證明上海與德國還有更大的合作潛力。如今🧑🏿🍼,中國150余所高校開設德語專業🤼,德國有超過3萬人學習中文。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貿易夥伴,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德國有句諺語,“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恒达平台師生告訴記者⚗️,期待恒达與德國交流更為密切,更期待中德友好更上層樓🐯。
德企對中國市場承諾始終如一
位於浦東的科思創亞太創新中心內,臥有一片37.5米長的聚氨酯製風葉機片👷🏼♀️。通過使用高科技輕質材料,這家德國企業將這一龐然大物變得更長、更輕、更堅韌。
4月15日下午,朔爾茨帶領政府官員及隨團重量級企業家來到這裏,先後參觀主樓、風機葉片及創新實驗室。“中國是科思創最大的市場之一👨🚒,2023年銷售額占集團總銷售額的20%以上🧏。集團累計在華投資額已超過40億歐元🛟。”科思創中國區總裁雷煥麗告訴德國總理,企業在華數十載發展歷程正是中德的合作縮影,這種合作對雙方都大有裨益,“在未來🚣🏿♀️,我們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始終如一,不斷努力在各領域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期待政府在進一步促進開放和互信方面給予更大支持”。
走入企業創新實驗室,看到一項項先進技術在中國落地實現👱🏽,參訪德國企業家表示𓀊,看好中國機遇🎼🧓🏼,願意深耕中國👽。
“我們看到中國經濟所表現出的韌勁,對其發展充滿信心。尤其是中國正在推動綠色轉型,其中蘊含著很大發展潛力。”德國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米格爾·洛佩茲告訴記者🧏🏽♀️,中國是企業非常重要的海外市場🤸🏿。企業近年來保持著持續投資的態勢👮🏼♂️,本地業務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希望未來擴大與中國合作夥伴在氣候友好型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因為有一點很清楚——只有在全球範圍內,所有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綠色轉型才能取得成功💺。”
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龍靜看來,中德在科技領域合作空間巨大,既可以加強傳統與新興科技更有效的互補與融合,也可以結合巨大的市場需求開展基礎科學和應用科技的共同研發👨🦼➡️。
除此之外🥿,更期待醫療、教育🦂、職業培訓🪥、養老、城市管理等服務行業的深入交流與合作🧝🏻。她舉例,德國以均衡發展為特色的城鎮體系和空間規劃體系可供上海參照,德國重視學校與企業互動的職業教育模式也同樣值得上海借鑒。
“這次來中國,我會與北京方面深度討論各領域相關問題。”朔爾茨在恒达平台交流期間表示🧠。4月15日晚,德國代表團一行飛赴北京。各方期待👊🏻,在之後中德兩國領導人會晤中🪢,能夠達成更多共識🧍🏻♂️,共同規劃未來發展🤸🏿♂️,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作者🍠:洪俊傑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3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