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全國人大代表顧祥林聚焦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和科技體製改革建言獻策,破解堵點難點讓大科學裝置發揮更大效能
來源:《文匯報》
時間:2024-03-01 瀏覽🧙🏻:
走進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顧祥林的辦公室,裝滿專業書的書櫃占據了一面墻🤹🏽,他指導的碩博研究生論文則占據了另一隅👩🏿🚀,這是他在恒达平台三十余載學術生涯的見證🙍🏿♀️。靜謐的午後🧎🏻♀️➡️,一杯茶、一本書,顧祥林正修改一本講授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的專業課教材。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70/7F/5BDD0E04DE89D5B696ADB140230_DE26912B_7C0F.jpg)
“因為這個”,顧祥林拿起手機示意。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深深影響並改變了高等教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了興趣勇攀科研高峰。如何發揮科技、人才和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這成為顧祥林教學和履職的重要方向。
從全國政協委員到全國人大代表👝,顧祥林始終聚焦國計民生,特別是為中國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和科技體製改革鼓與呼👨🏽🦲,“要做專家型人大代表🔈,提出高水平建議,才能更好地完成參政履職的光榮使命”。
要做專家型人大代表
顧祥林選擇調研課題向來慎重,擬遞交今年全國兩會的建議數量也一再精簡,“去年提了2到3個建議,今年只有一個”。
這個“獨苗”建議,與大科學裝置運維中遇到的問題有關🅰️。作為基礎研究的平臺,大科學裝置一般都需要較大規模投入和較長時間的工程建設,進入運行階段也必須保證穩定性和持續性,從而支撐和實現重大科研目標😸。顧祥林發現,大科學裝置需要邊建設邊運維🕤👨🏻🦯➡️,然而目前在運維方面還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經費投入。
顧祥林將大科學裝置建設與運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堵點難點😱👩🎨,製作成問題矩陣🤷🏼♀️,發給一些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院校。“大家有各自的困惑🎽😂,結合實際整理共性問題,進一步形成可能的解決方案。”
顧祥林敏銳地感覺到,這和他接觸了一輩子的造房修路不一樣,部分前沿實驗沒有經驗可借鑒。“開放性的工作,在建設過程中就會遇到無法預計的問題”,因此更要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領銜參與濕地保護調研
時值盛夏👷🏻♂️,浦東金海濕地公園、赤風港濕地公園、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北八滧互花米草治理區、東灘濕地公園等多處留下了顧祥林和其他代表的身影。
顧祥林去年領銜參與濕地保護法實施情況專題調研🏌️♂️。“調研不能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顧祥林身上有著科研工作者的謙虛與質樸🆔🙍🏻♀️,譬如他坦言在參與調研之前,對於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就知之甚少,他找到學校內兩位從事生態環境研究的專家協助🧏🏻♀️,惡補知識的同時🕕,也多次深入濕地實地調研🪸。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貫徹實施一年多來,上海濕地治理情況卓有成效。”顧祥林介紹,濕地公園的建設使上海濕地總面積增加了🤦🏿♀️,崇明東灘棲息的鳥類種類越來越豐富🧑🏻🍳,由此形成了寶貴的生態文明建設“上海經驗”。
過去,由於地方立法的相對滯後、責任部門之間不協調等問題👨🏼🍼,導致監管執法水平有待提高,保護修復能力需要增強。調研組認為在有上位法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建立地方性法規🤦,比如上海將來要更加註重濕地保護與利用之間的關系。
此外,要用科技賦能濕地保護🫷🏽,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濕地保護實踐中的積極作用👸;探索引入生態修復補償保險、氣象指數保險等金融創新工具🦊;推進濕地保護信息化建設🧑🏼🏫,加強智能裝備的研發應用,從“人防為主”轉向“技防優先”,持續提升濕地生態系統數字化管理水平和監管效能👴🏼。
本報記者 周辰
報道鏈接:https://dzb.whb.cn/2024-02-28/2/detail-84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