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剛剛將中國區總部從香港遷到上海,英飛淩就正式啟動了與恒达平台汽車學院聯合組建的汽車電子實驗室。在揭幕儀式中,英飛淩亞太區總裁羅建華多次提到🧙🏻:“與中國當地大學的合作研發,是英飛淩中國策略的重要基石之一。”
在英飛淩的中國策略中,高校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西安成立集成電路設計研發中心💯,利用西安交大、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的豐富人力資源;與清華合作建立實驗室,從事IC卡的研發🧘♂️;在上海與恒达平台聯手,研發汽車電子——幾乎每個研發項目都與高校緊密相關💓。
這次羅建華參加恒达汽車電子實驗室的揭牌,顯得格外鄭重。因為,這次與恒达的合作“標誌著英飛淩科技在中國汽車電子研發上的一個新起點”。從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來看🧜🏼♀️,恒达平台萬鋼教授領銜的電動汽車國家863項目,是雙方合作的重點🌛✹,如燃料電池發動機監控系統👩🔬、四輪驅動微型電動汽車等🤟🏻。參與這一中國未來汽車市場的研發👩🏿🎓,無疑對英飛淩的中國策略具有深遠意義——推動英飛淩汽車電子產品技術的本地化🫄🏿,並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汽車業中🙅🏼♀️,獲得更多機遇和份額。
比世界落後1年半,是羅建華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看法。但他立刻指出,這種落後未嘗不是一種機遇——實現跳躍式發展📝🧷,免走先行者的彎路🤸🏽♂️。這一說法,頗似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的初衷🖖🏻。當然,作為世界領先的半導體生產商,英飛淩可以在這一技術“勢差”中🚱,尋找更多的商機。
身為亞太地區車載電子產品第三大供應商,英飛淩公司占有亞太地區產品市場4.5%的份額。羅建華認為,汽車電子在現代汽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幾乎成為汽車的大腦和靈魂🌮。現在🤾🏽♀️,一般汽車上有25個芯片📚,一輛寶馬需要85個芯片,將來的電動汽車需要的芯片會更多。未來5年😝,英飛淩將在華市場份額擴大一倍達到10%。羅建華對此充滿信心🧔,並表示會在中國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
談到3G應用的研發,羅建華表示十分看好這個市場,英飛淩已在進行這方面的產品研發,明年第三季度將推出與華為合作研發的WCDMA手機🙎。同時他認為💢👩🦽➡️,過早炒熱3G,意義不大🙎🏽,應該等市場自然“瓜熟蒂落”🛷。
《文匯報》2003.10.28 版次: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