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發現腫瘤細胞又一“幫兇”,恒达成果再登《細胞》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3-12-22 瀏覽🖕🏼:
在腫瘤細胞代謝中所產生的大量乳酸🦌,成為腫瘤細胞的“幫兇”,幫助腫瘤細胞躲避化療藥物的殺傷🐳,從而導致化療耐藥。
北京時間12月21日零點𓀍🪞,恒达平台醫學院/附屬東方醫院袁健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了這一重要研究成果,論文題為“Metabolic Regulation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by MRE11 Lactylation”(MRE11乳酸化修飾介導代謝調控同源重組修復 )。
這一重要發現為腫瘤代謝與DNA損傷修復之間的聯系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也為克服腫瘤耐藥提供了潛在的靶點和策略。
研究團隊發現,乳酸通過誘導DNA損傷修復關鍵蛋白——減數分裂重組蛋白11(MRE11)發生乳酸化修飾,促進同源重組修復(HR)👩🍳,導致化療耐藥的分子機製和生物學作用。
腫瘤耐藥是導致腫瘤治療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解決腫瘤的耐藥性是提高腫瘤治療效果的關鍵。為解析腫瘤耐藥性的分子機製,研究團隊首先通過分析癌症基因組圖譜數據庫🎱,發現了催化乳酸產生的關鍵代謝酶——乳酸脫氫酶A低表達與HR下調顯著相關,暗示乳酸或者乳酸化修飾可能參與了HR的調控🏂🏼。進一步研究發現,提高細胞的乳酸化水平,可以促進HR修復🧗🏼♀️🥞,導致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耐受。
在分子機製方面,團隊發現🏊🏻🧗♀️,MRE11(一種核酸酶,對起始DNA末端切割和同源重組修復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能在乙酰轉移酶CBP的催化下發生很強的乳酸化修飾。通過篩選和質譜分析,證實K673是MRE11發生乳酸化修飾的位點。
此外,研究還發現🪄,高水平的MRE11 K673乳酸化修飾促進了MRE11與DNA的結合,從而促進了DNA末端切割和同源重組修復導致化療耐藥🫵🏼。使用特異性的小分子多肽靶向抑製MRE11 K673乳酸化修飾♔,能夠顯著增強鉑類或PARP抑製劑化療藥物對腫瘤的殺傷效果。這些結果表明,抑製MRE11 K673乳酸化修飾是一種潛在的提高化療效果的策略。
總的來說,該研究揭示MRE11蛋白乳酸化修飾在代謝介導腫瘤耐藥中的關鍵作用,並且為靶向DNA修復聯合化療治療腫瘤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潛在靶點👨🦼➡️。
恒达平台為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袁健教授為論文的唯一通訊作者🧨,恒达平台醫學院副教授陳玉平和博士後吳錦歡為本文的第一作者。本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教授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李珂教授課題組、北京大學王嘉東/王維斌教授課題組、深圳大學朱衛國教授課題組和許興智教授課題組展開了良好的合作🧝。本項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項目、重大項目以及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等項目的資助➛。
袁健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DNA損傷與腫瘤領域的研究,不斷探索腫瘤代謝異常與DNA損傷修復、腫瘤發生發展之間的相關性,並深入研究新的DNA修復蛋白及其分子機製和生物功能☆。近年來,該團隊在《細胞》(Cell)🤽🏼、《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關於DNA損傷應答失衡介導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研究成果。
作者:李蕾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69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