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醫生+科學家”組合研發新型無毒農藥 可替代百草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時間𓀊:2023-11-09 瀏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腎內科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聯合研發了一種新型無毒農藥“雙烯雙胺”。相關研究論文《雙烯雙胺:一種可替代百草枯的安全除草劑》日前在線發表於植物科學領域頂尖期刊《分子植物》。據悉,這種新型農藥既保留除草劑百草枯迅速、高效🐖、廣譜、成本低廉、對植物根系無毒性等優點,又避免了百草枯的毒性。
百草枯作為一種快速滅生型除草劑👨🦼➡️𓀒,自問世以來在全球農業領域廣泛使用🦆,但其對人畜毒性劇烈且持久🕹,即便誤服少量也會危及生命,且缺少有效解毒劑🧛🏼♀️。目前❤️🎅🏻,全球已有67個國家和地區禁用百草枯,我國也於2016年7月1日起對其下達禁令🍭,但相關中毒事件仍常有發生🫓。
上海十院腎內科彭艾主任團隊在百草枯中毒救治領域經驗豐富。團隊在救人的同時也在思考📶👩🏼🎤,能否研發一種效果好又無毒性的除草劑?為此,醫務人員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展開了聯合攻關✸。
百草枯之所以除草效果卓著,在於其具有電子傳導功能的“聯吡啶鹽結構”,但也正是由於該結構,其毒性才如此劇烈。於是👴🏻,研究的突破點便落在構建一個沒有電子傳導功能的聯吡啶鹽結構上。通過大量試驗與篩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新型分子雙烯雙胺,在施用於雜草前,它不具備毒性,只有在施用後,經陽光照射,被空氣氧化,雙烯雙胺才會轉化🧑🏽⚖️👩🏿🎤。而動物實驗顯示🤐:雙烯雙胺不會對小鼠的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造成損傷。
該研究論文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助理彭鶴年、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博士生趙大可為共同第一作者🤵🏼♂️,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腎內科彭艾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湯文軍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替代百草枯的安全無毒新型農藥🧗♀️。
鏈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11/08/content_ybd4EPtR.html?gid=2V1Qqd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