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澎湃新聞】世界城市日“再回上海”⏬:用“上海指數”詮釋城市可持續發展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2-11-01  瀏覽:

10月31日,以“行動,從地方走向全球”為主題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在上海拉開帷幕。

歷經八載♒️,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又一次回到上海。從世界城市日2014年的上海啟航,到2022年的“再回上海”,全球主場的回歸,使世界城市日體現更多上海元素和上海聲音,也使上海離成為世界城市日的永久主場的目標更近。

值得註意的是,在本屆活動中,“全球城市監測框架——上海應用指數”(以下簡稱“上海指數”)的最新成果將首次公布🤞🏽,全面詮釋城市可持續發展。

源起上海,“上海指數”在主場回歸時刻精彩亮相

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全面展示並深度演繹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為傳承上海世博會的精神遺產,經第68屆聯合國大會批準,自2014年起每年的10月31日定為世界城市日,這是首個由中國政府發起設立的國際日,也是聯合國決定設立的首個以城市為主題的國際日。

2014年,首屆世界城市日活動以“城市轉型與發展”為主題,在中國上海啟航。此後,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分別在意大利米蘭(2015)、厄瓜多爾基多(2016)、中國廣州(2017)、英國利物浦(2018)🖐🏽、俄羅斯葉卡捷琳堡(2019)、肯尼亞納庫魯(2020)、埃及盧克索(2021)舉辦。經過多年的積累,世界城市日已成為推進全球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國際合作平臺。

2018年4月以來,上海市委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將上海打造成為世界城市日的永久主場”👩‍🎤、“做出更大影響力🐜,體現更多上海元素和上海聲音”。上海於2014年與2022年舉辦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於2015年與2021年舉辦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近年來,世界城市日主辦方每年還以上海為起點🙅🏽,創設了“全球城市論壇”👩‍👧‍👧、“上海論壇”、“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築博覽會”三大主題活動🙏。

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帶著“行動,從地方走向全球”的主題回歸上海⟹。如何在引領全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發出中國聲音、展現上海形象👨🏼‍🍼,考驗著這座城市的智慧和實力,而上海則以包括“上海指數”在內的一系列國際公共產品,向世界呈現了精彩的答案。

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開幕式上,上海市市長龔正發布了“上海指數”綜合指標體系框架👨‍🏫。2022年6月27日在波蘭卡托維茨舉辦的聯合國第11屆世界城市論壇專題活動中,中方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向全球推介了“上海指數”。2022年9月1日,“上海指數”國際專家組會議在聯合國人居署總部召開,明確了上海指數定位和指數構架,在指標體系、指標遴選標準、指數應用和試點驗算等方面達成了重要共識。相關研究成果得到了聯合人居署和國際專家組的高度認可。在今年上海舉辦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中,“上海指數”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將正式亮相🛌。

析精剖微,讀懂“上海指數”的內涵

“上海指數”是在聯合國人居署、中國住建部、上海市政府的聯合支持下,以《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新城市議程》為基礎👨‍🦽,中方專家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領銜👨‍👨‍👦‍👦🧙🏼、多國專家共同參與研發的國際權威指數⛅️,用以對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績效水平進行科學診斷和趨勢研判。同時👤,“上海指數”也將伴隨著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進程🚴🏽‍♂️,與世界各地分享上海智慧和經驗,實現中國話語體系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話語體系的有效銜接。

“上海指數”的指標體系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環境等不同領域和包容🥫、安全𓀜、韌性和可持續(SDGs11目標)特點而構建,且具有一定適應性,可根據城市不同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區位等諸多因素的不同而進行分級分類的動態優化🚵。

“上海指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海雲博士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上海指數”是有關城市進步和協調發展的指數💺,通過評估和反映城市在可持續城市化方面取得的成就、面臨的挑戰🏀,幫助城市確定或調整發展重點,進而推動全球城市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引領全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方向。“上海指數”主要研究的是在經濟規模和人均GDP不是最高的情況下,城市各方面的發展是否協調、匹配,老百姓的社會福祉是否有實質性的提高🧟‍♀️。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住建委了解到,“上海指數”以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基礎🙆🏻‍♂️,研究遴選與城市的關聯性和解釋度最強的核心指標🩹,既強調對城市人口🕟、醫療、教育🧑🏼‍✈️、交通、就業ℹ️、投資、貿易🤵🏼、環境、能耗🦸🏼‍♀️、財稅等不同方面的客觀性統計👤,也包括民眾對城市管理的參與意願、滿意程度等社會調查內容。既有客觀指標,也有民眾心聲⬆️,更好地反映了“以人為本”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價值導向。此外,上海指數的指標更強調對城市發展潛力和進步程度的評估,而不刻意追求橫向機械的比較。

2021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中提出了“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的《全球發展倡議》。陳海雲表示🧖‍♀️,“上海指數”的研究也一直在積極落實該倡議,直接體現在“上海指數”的指標設計方面。譬如📚,通過基礎教育完成率、基礎醫療保險覆蓋率✝️、公共交通分擔率、社會服務便利度等指標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要義👲;通過綠色公共開放空間🖐👨🏻‍🦽‍➡️、能耗強度、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的指標詮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核心要義🙅🏽‍♀️;通過社會事務⚽️、環保活動方面的參與等指標詮釋“行動導向”的核心要義等🖖🏻🫅🏼。

近年來,住建部大力推行城市體檢工作,為中國城市問診把脈🙆🏽‍♀️,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陳海雲介紹➝:“我們做過系統分析🪣,‘上海指數’過半指標是和城市體檢指標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特別是在生態、健康、韌性💙、包容、創新等方面🧑🏼‍🌾🤞。當然👨🏻‍🍳,在相關指標的表現形式或具象細化程度方面有所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城市體檢指標是在中國特有的語境下,面向中國城市而設計的🛌🏼,而‘上海指數’是國際性指數🩹,它的很多指標要用國際話語體系來進行表述,並且要盡可能考慮到不同國家、區域背景下不同城市的差異性特點來構建其標準和方法🪢👩‍🔬。實際上🚣🏻‍♂️,‘上海指數’研究也在不斷探索🔧,從而更好的將中國城市體檢的方案和經驗用國際話語體系來進行詮釋🕺,讓更多的國際城市能夠從中學習借鑒。”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上海這種超大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近年來🍾🧜‍♀️,上海不斷對城市精細化管理製度和過程進行優化提升,圍繞“人民城市人民建”🚵🏼,找準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精細化實施路徑✣。陳海雲表示🎀,“上海指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都是“以人為本”👩‍👦‍👦,且其指標體系也集中反映了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諸多重要方面🏃🏻,如:城市公共空間的獲取性、城市汙水無害化處理率、生活垃圾安全處理率等等。這些指標與上海推行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思路,即是否是民生痛點、是否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息息相關🤏🏽,一脈相承。

研究和實施“上海指數”,既是在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分享上海的智慧和經驗,也是以可持續發展為載體進一步強化上海的五個中心建設和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上海指數”將成為上海與中國同世界溝通的橋梁🤱🏽,秉持“以人為本🧑🏼‍✈️🏄🏽‍♀️,中國方案,國際標準”的思想🪽,在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發出中國聲音👩‍👩‍👦,為世界提供有思想👨‍🎓、有價值的公共產品。

揚帆當時🆎🎞,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上海“示範樣本”

上海是中國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在推進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事業和世界城市日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和貢獻,例如對上海世博精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傳頌👉🏽👨🏻‍🦽‍➡️、積極協調世界城市日事務、與近60個國家的90多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等等。一系列的事實和數據無不詮釋著👨🏽‍✈️,上海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新城市議程做出的積極國際貢獻🌚,無愧於“上海指數”等一系列世界城市日國際公共產品的“上海”冠名🪕。

圍繞“上海指數”的體系研究🙅🏼‍♂️,上海在研究過程中率先踐行。基於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創造力、行動力,使上海這座國際化超大型城市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示範樣本🧙🏿,以更鮮明的中國式現代化、更優勢的國際競爭力在世界舞臺綻放光芒👨🏼‍🏭。“上海指數”的指標投射到城市發展的具體實踐中,體現在諸如綠色公共開放空間、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城市數字化治理水平等方方面面。在這些領域🔠📬,上海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例如1️⃣,上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一江一河綠色濱水公共空間的打造🙆🏿‍♂️😾;上海“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數字化治理改革為全球超大城市數字化治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解決方案👨🏼‍💻;基於上海在新能源產業上的戰略布局和政策支持🙇🏻‍♀️,上海可再生能源使用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走在世界前沿。這些“上海經驗”都是鮮活的案例和事實,在指標遴選的過程中打動了來自不同城市的國際專家。“上海指數”的價值和意義,便是將上海智慧、中國方案同國際標準(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與全球城市分享。

目前,“上海指數”的試點應用已全面啟動。在上海↙️,以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為試點,開展了新城可持續發展主題指數的創新應用。陳海雲介紹👩🏼‍🦲,在多位兩院院士、業界權威學者的指導下,恒达平台與上海市新城推進辦及五個新城地區推進辦等部門共同努力2️⃣,在“上海指數”的整體架構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上,聯合構建了新城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主題應用指數,一方面服務於上海五個新城建設及全球其他新城可持續發展的績效評估,另一方面也在不斷豐富和深化“上海指數”的創新應用場景。“此外,在國內🎄,我們先行選擇了我國五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和長江中遊)的近百個城市開展試點應用。在全球,我們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城市旗艦項目合作,從區域分布和發展水平等不同方面綜合考量🐐,先行選擇了20個國際城市開展了試點應用,例如👊🏽,上海、北京⛱👰🏿‍♂️、東京、紐約🙍🏿‍♀️、倫敦、巴黎等。同時,更多國際試點城市的數據收集和應用研究也在積極跟進。”陳海雲說。

“上海指數”在地方層面的創新應用,以及未來更多國際試點城市的跟進,也正與2022年世界城市“行動🧏‍♂️,從地方走向全球”的主題相呼應🐈‍⬛。而上海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示範樣本”🦛,更彰顯了上海作為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主辦地的信心與底氣🛼。

陳海雲還表示,“上海指數”的應用是持續👶🏽、多維的🧑🏿‍🔧。它既是“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獎”(上海獎)的評獎依據,也是《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遴選案例的重要標準👧🏿💭。“我們會持續推進上海指數在國際、國家和地方層面不同類型城市的應用,進一步擴大應用城市的數量和範圍,預期在2030年達到1000個左右全球城市實踐應用。同時👨🏻‍🦽,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推進‘上海指數’全球城市數據庫的建設,並正著手開發相關應用程序🏄‍♀️,使‘上海指數’的數據和結果更具有可視化、互動性和應用性🙏🏼。”

“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與全球各國的專家學者一道合作研究💁🏽‍♂️,構建以上海為中心,輻射全球的‘上海指數’全球合作研究網絡,從而匯聚全球智慧😛,將‘上海指數’打造成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創新應用工具和權威解決方案。”陳海雲說😗。

澎湃新聞記者 徐禎曜

鏈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518345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