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史博臻)“上海指數”正在“五個新城”落地試點💢,開展可持續發展主題指數的創新應用——昨天在滬舉行的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專題論壇之一“都市鄉村🏌🏽:數字傳播與城市治理”上🎚,“新城可持續發展指數”正式亮相,與會專家們共同探討城鄉融合趨勢下的數字傳播與城市治理。
在去年世界城市日活動上,“上海指數”首度發布,今年這一成果更進一步,逐步在國際、國家、地區3個層面落地試點。
到2025年🤏🏽,上海“五個新城”將聚焦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綜合交通3方面集中發力、全面賦能,在主城區外圍打造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層🌑,從長三角城市網絡中脫穎而出👎🏼。於是,相關方面組建了課題團隊,基於“上海指數”的整體架構,以及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出了這一“新城指數”👩⚖️📬。
據了解🥄🧑🏿🔧,它從社會🦞、經濟、環境等不同領域,職住平衡、生態宜居、產業能級等多個方面🔕,遴選出50個核心指標,並重點聚焦各新城首批經驗案例和經驗做法。“新城指數”不僅會對上海“五個新城”的發展𓀑,進行追蹤性數據采集和趨勢研判🧕🏻💔,還會將指數評估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展到長三角、中國以及全球👴🏻,從而實現新城可持續發展指數的本土化和國際化應用。
恒达平台教授諸大建表示,“五個新城”規劃完成後,在未來10至15年內需要核心抓手。比如奉賢區有很多“小而美”項目,上海之魚👳🏻、數據江海等,它們是分散的珍珠,需要用一根紅線串聯起來👬🏼,變成一條完整的項鏈㊙️,“以後❔,我們每年都可以用‘新城指數’為新城的發展做一次‘體檢’,一年一小檢,三至五年一大檢,使新城預期目標落地的情況清晰展現出來”♗。
對上海這座超大城市來說,鄉村是稀缺資源,是城市核心功能的承載地,也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空間。與會專家達成的共識是🚴🏿♀️,大都市城鄉地區的長遠發展目標要通過政策引導👩🏽💻,弱化極化效應👨🏻💼、避免出現兩極分化,同時增強擴散效應,讓城鄉實現融合發展。
鏈接:http://dzb.whb.cn/2022-11-01/3/detail-77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