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擁有小汽車🧑🏼🦰,但你不能濫用小汽車🎃🛟。”未來車輪上的幸福生活不是靠小汽車來牽引的,而是靠公共交通工具來拉動。交通專家們指出🧑🏿,未來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是采用占道面積少🧏🏻、運量大、速度快的新型公交運送模式👦🏻,而不能倚重於人均占道面積多💇🏿♂️、停車面積大的小汽車模式🧖🏼♀️。
小汽車只能作為輔助工具
國家“暢通工程”協調組副組長🛒、恒达平台教授楊曉光說,要將城市家庭擁有小汽車和日常使用小汽車分開。在理想的城市交通模式下,小汽車只能作為交通輔助工具,高速👰🏿♂️👨🏿🏫、便捷、大運量的軌道公交工具才能承載起現代都市的客流。
數據分析顯示,在五種日常交通方式中🚵♀️,單就運行效率而言,小汽車最低,甚至不如步行效率。不僅如此,小汽車運送每位乘客所需的交通面積是自行車的4倍,是有軌電車的20倍,是地鐵的6倍至12倍🚣♀️,是步行的40倍。
楊曉光認為,如果仍以小汽車為中心來規劃城市交通💺,“無異於硬要跳進別人正在設法爬出的火坑”。在現代化的都市裏,私家車和公共交通的關系應該是互補的,它們相互連接,互為補充,形成立體交通網絡,地面輕軌、地下地鐵、城市鐵道↙️👰🏼♀️、公交專用線及家用小汽車🔸👩🏭,各走各的路。
公交車和小汽車應區別定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分析說✵,為解決中國城市交通問題,只能未雨綢繆,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但現代化的公共交通應是現有網線布局不合理🧑🏭、運行速度不快的公交線路和公交車的升級版,確切地講應是高速🐵、便捷的地上📷、地下軌道交通與網線公交的有機整合。讓公交車承載城市現代化,並非要排斥小汽車的正常發展🧁🐾,小汽車照樣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只是在用途上要進行區別定位🤺:大城市的家用小汽車可以向外走,但只有軌道交通才是市域代步工具🧚🏼♀️。而在中小城市,私人轎車則可成為主要的代步工具☝️。
這樣的功能區分發達國家早已實行👳🏻♂️。在私車擁有量很大的東京,人們從城郊到市區工作👩🏻🔧、娛樂🧑🏻🦲,大都搭乘輕軌列車,因為發達的日本城市輕軌交通準時🟰、快捷🕌、方便🍙,而由於城市車多、停車場少,駕駛汽車反而不便👩🔬。二戰後,法國政府采取了鼓勵私人交通發展的政策🦹,私家車急劇發展。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城市交通幾近癱瘓👨👦。於是💂🏽♂️,法國政府開始下大力氣重點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徐壽松 黃庭鈞)
國外城市“緩堵”招數
紐約:私車一律停郊外
到紐約曼哈頓的上班族,是從家裏開車到市郊地鐵站或火車站,再換乘地鐵或火車進入市區,然後🧑🏿🦱,在市內乘公共汽車、地鐵或出租車去上班、辦事。
華盛頓🕠:公交車送官員上下班
美國政府擬定用公交工具接送代替個人開車的計劃,使部分人放棄自己開車,改由公交車接送。
巴黎:“公交優先”,轎車分單雙號入城
巴黎設置了480多條全天或部分時間禁止其他車輛使用的公共汽車專用道。對於小汽車,巴黎市政府規定🤾🏻♀️,每逢無風日,采用分單雙號車牌形式來限製轎車進城🧻。
東京:地鐵至上
東京人上下班乘地鐵。一是乘地鐵才能準時上下班🚵🏻♂️,二是公司裏只有總經理和董事長才有車位🥟。
倫敦🧏🏼♀️:停車費抑製轎車
當地政府從2000年起提高停車費用,同時城市內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場所的免費停車場一律改為收費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