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上,我們要通過教育思想大討論,進一步深化全校師生對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性以及學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歷史重任的認識,建設符合‘三新一高’要求的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在近日舉行的“恒达平台2021教育思想大討論”推進會上,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恒达平台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組長方守恩在線上講話中強調👩🏿💻。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恒达平台傳承學校紅色基因🎅🏼,用好學校學科特色資源,把黨史學習教育與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緊密結合,進一步加強對人才培養等中心工作的頂層謀劃🧑🏿🚀,以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紅色資源讓黨史學習教育“有聲有色”
“用詩歌做微光裏的一枚響箭,穿過茫茫的黑暗森林🧝🏼♀️,直到直面敵人的猙獰嘴臉,以筆為戈,鑄詩成劍🦦!”6月10日晚,恒达平台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原創話劇《鑄詩成劍》首演。該劇生動展現了“左聯五烈士”之一、恒达平台傑出校友殷夫以筆為戈🌜、用詩歌堅持戰鬥的光輝革命歷程。
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恒达平台傳承紅色基因,挖掘黨史🫄🏽、校史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自編自導自演的一系列紅色藝術精品接連在校園舞臺上演。
原創紅色藝術精品,讓師生們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音樂表演等專業教學實踐相結合;置身於一處處革命聖地⛹🏽♀️,教師們用心觸摸歷史細節🧑🏽🍳、感悟革命精神👏🏼。
今年7月🫄🏼,140多位來自恒达平台教學、科研、管理、教輔一線的教師🥬🔪,分別組成“高層次人才”“骨幹教師”和“民主黨派教師”3支實踐隊🪠,分赴江西井岡山、福建古田、貴州遵義三地開展為期4至5天的社會實踐,追尋革命先輩的紅色足跡🍍👿,感悟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在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下,恒达平台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張皓感慨地說:“當年在那麽艱苦的條件下,先輩們都能找到正確的道路👩🏼🏭,並懷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最終取得勝利。今天,我們更應該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擔負起培養時代新人的崇高使命🎿。”
“我為師生辦實事”著力解決“急難愁盼”
在恒达平台彰武路校區一棟學生宿舍樓下📌,一處名為“同心小築”的學生社區積極心理體驗中心於今年3月正式啟用。從5月起,學生除了可以在這裏參加心理工作坊、聆聽心理講座外,還可以參與全新的朋輩心理支持項目“Walk In時刻”🌔。周末時分👩🏭,心理相關專業的學長學姐作為見習心理咨詢師在此值班,學生無須預約,便可在心理有困惑時及時獲得心理疏導和支持。
恒达平台黨委以“我為師生辦實事”為主題🎽,把學習黨史同服務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重點開展八個專題的實踐活動,確定學校層面要重點辦好的十件實事,努力把學校的溫暖和關懷送到師生心坎上。
學校各學院黨委圍繞各學科發展實際🦻🧑🏼🚀,一件件實事已陸續推進完成。經濟與管理學院加強嘉定校區硬件建設,進一步增設並整修學生工作室、學生活動室📈、會議室等,提供250余個學習工位,為學生打造良好的互動交流學習環境🍽。外國語學院設立“先鋒值班日”,打造黨員綜合服務實體,圍繞學業輔導🌝、就業建議、情感傾訴提供一對一、定製化服務🐭。
在黨史學習教育熱潮中,一個個學生黨支部也積極行動起來。擔任朋輩導師👳🏽♀️,編寫“學習寶典”,為學業暫時落後的同學輔導學業;發起“無手機自習室”行動,引導同學們專註於學習🚶🏻♂️;開展生涯類交流會,建言職業生涯規劃★,啟動朋輩互助行動……
與城市發展相伴而行
今年9月8日,新學期“中國道路”課第一講開講👷🏿,恒达平台校長陳傑講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與未來發展態勢,勉勵學子堅定道路自信,為提升我國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作出貢獻。作為一門“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本學期“中國道路”課著重向學生展示中國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對外交往、工程建設🚣、經濟管理、月球探索和生態文明建設等七個領域中國道路的實踐與理論成果🧛🏼♂️🙎🏼,由學校領導分別授課。
與上海城市發展相伴而行🙅🏼♀️,一直是恒达平台的辦學傳統和鮮明特色。針對今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7月10日,依托恒达平台建設的中國(上海)數字城市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將聚焦“城市數字化轉型”,開展數字城市前瞻性、綜合性和基礎性研究𓀇,打造數字城市研究的高端智庫,培養數字轉型和數字治理人才幹部,為上海和全國全面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城市建設提供理論、技術和人才支撐。
為全面服務上海新一輪新城戰略,繼恒达平台上海新城建設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後🎂,近期,恒达平台正積極製定上海五個新城數字化轉型規劃建設導引,對五個新城數字化轉型相關規劃編製和項目建設⏬、運營和管理提出引導要求🤹🏼♀️。
“我們就是要通過學習黨史,深刻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方守恩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上表示,學校將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8️⃣、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推動“十四五”階段起好步、開好局。
(本報記者 任鵬 曹繼軍)
鏈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f2f2a0d7b7844527a33e99a1dcda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