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上觀新聞】“我真正能甩開膀子幹的,就剩這些年了,得趕緊把時間贏回來!”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1-11-07  瀏覽:

11月6日中午12時40分左右,一架從北京出發的飛機徐徐降落在虹橋國際機場。昨晚(5日)榮獲“第八屆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的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教授健步走下飛機。

已經85歲高齡的汪品先院士,依然精神矍鑠。堅持奮鬥在科研一線的他,一如既往地第一時間匆忙趕回辦公室繼續工作。

汪品先院士長期致力於氣候演變和南海地質研究,開創南海古海洋學,在南海取得一系列科學突破,為氣候演變理論提出了“低緯驅動”新觀點,為邊緣海成因提出了“板緣張裂”新機製,挑戰源自歐洲的國際傳統認識。他領導我國南海大洋鉆探和規模空前的南海深部重大研究計劃,推動海底科學觀測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立項建設,引領我國地球科學進入深海研究的國際最前沿,樹立了世界邊緣海研究的典範,為我國贏得了南海深海研究的國際主導權。

已至耄耋之年的汪品先,依然滿懷著對海洋科學和國家海洋事業的赤誠,堅持奮鬥在科研一線。

【“摳門”的院士】

如此“爭分奪秒”,是汪品先院士的常態。

“我國的海洋事業目前正經歷著自鄭和下西洋600年來的最佳時機,我們必須只爭朝夕,自主奮鬥,才能早日實現建設海洋科技強國的理想。”汪品先院士說。正是這份緊迫感和使命感,讓他數十年來,從未曾停歇過奮鬥的腳步。

海洋樓三樓西側的那間辦公室,幾乎每個晚上都是燈光璀璨,直至夜深。他惜時如金,雖已85歲高齡,依然以辦公室為家,時常工作到深夜;他感嘆“最缺的就是時間”,這份持久奮鬥、拼搏的幹勁令年輕人也自愧弗如……

今年4月7日20時40分,汪品先院士如期開講“科學與文化”第三講。慷慨陳詞的100分鐘授課在學子們意猶未盡中畫上句號,本來按計劃本來要送老先生回家歇息。未料到,此時老先生卻執意要騎自行車趕回辦公室。他說:“這個點還不晚,還可以到辦公室再工作一個多小時。”

目送著老先生冒著綿綿春雨騎上自行車離去,同行的年輕老師在感佩之際趕緊拿出手機,搶拍下了這珍貴一幕。這個時長僅11秒的短視頻發布在媒體上,一時間,刷屏全網,網友怒贊,圈“粉”無數。

這麽晚了,為何不趕著回家,而是回辦公室繼續工作?對時間“摳門”的汪品先說,他對時間一直抓得很緊。以前,他的作息時間是早晨8:30以前必到辦公室,晚上10:30以前回家。一場大病後,作息調整為早上7:30前到辦公室,晚上9:30就要往家趕了。“雖然已經辦了退休手續,但晚上是我一直以來很重要的工作時間,因為晚上沒有人來找我,時間不易碎片化。”汪品先說:“當天課程下課8點多,還能工作1小時。1小時內,我還能做很多事情,我工作效率還是很高的。”

55歲時,汪品先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63歲時,他開始做深海研究。85歲高齡的汪品先笑著說:“我現在真覺得,能甩開膀子幹的就是這些年了,我得把時間贏回來。”2018年,82歲的他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深潛器,9天時間裏在南海完成3次下潛,成為我國年齡最大的“深潛院士”。

【“大方”的院士】

這位耄耋之年的科學家,在前不久,與夫人孫湘君教授共同捐贈多年積蓄200萬元人民幣,設立“恒达平台海洋獎學金”,推動多學科交叉培養海洋人才。

汪品先夫婦專門叮囑“不要以我們的名字命名”,用於獎勵有誌於從事海洋科學及相關涉海研究和技術研發、學習取得優異成績和研究獲得創新成果、具有科研潛力的恒达平台本科生和研究生。

85歲的汪品先院士在生活上一直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但在捐資育人和回饋國家上他們慷慨大方。這已不是他們夫婦第一次進行捐贈了。據學院負責人介紹,1998年汪品先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時,他就將獎金全數捐出設立“海洋地質學獎學金”,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海洋學科研究人才。

這樣的事情有很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汪院士夫婦心系抗疫前線,第一時間捐出了10萬元,助力打贏疫情阻擊戰。

談到為什麽捐款,汪品先說,“在讀大學的時候,國家培養了我們,我們一直想為國家多作一點貢獻,希望在青年學子的求知路上,為他們‘加點油’,促進學生更快成長,推動海洋學科、海洋事業獲得更大發展。”

“設立這個海洋獎學金,也是向更多學科專業領域的學生發出了召喚,希望有更多青年學生加入到國家海洋事業的隊伍中來。”汪品先特別指出,海洋屬於跨學科領域,需要多學科協同,非海洋學科的學生在這一領域也可通過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大有作為。

【“弄潮兒”院士】

“中國要加強海洋意識,突破意識形態上長期以大陸國家自居、忽視海洋的傳統障礙。”“我們的科學不能淪為外國的外包工,這是製約我們科學創新的要害。”近年來,汪品先一直在為我國加強海洋文明、為推動科學與文化的結合奔走疾呼。

他一直心系創新性青年人才的培養,強調要培育科學文化的土壤,讓創新人才爭相湧現。2017年春季學期,他主動請纓,面向恒达平台全校學子開設一門名為“科學、文化與海洋”的公共選修課,激勵同學們將科學與文化結合,勇於投身科學研究事業。講講精彩,場場爆滿。

時隔4年後,今年春季學期,他再度開講這門課,學子聽課熱情持續升溫。汪品先還開起了“抖音直播”。今年3月24日晚上7時,汪品先在恒达平台開設的《科學與文化》課程第二講“科學與視野”直播上線。走遍全國,你會聽到各種各樣的方言。不到2個小時內,觀眾累計達到12萬人次。為了讓更多人能了解海洋科普,汪品先幹脆把科普課堂搬到二次元社區嗶哩嗶哩網站,當起了UP主。

6月9日,汪品先院士入駐B站。《世界上真的有海怪嗎?》《如果地球表面70%都是大陸?》……截至目前,B站上汪品先已先後播出了23個視頻,其中《百慕大三角的傳說是真是假?水底氣體湧出導致災難?》的播放量已超368萬。視頻打開,“爺爺好!”“院士好!”“老師好!”……一個個彈幕刷屏。汪品先欣慰地說,原來我的世界可能僅局限於教室、科研所,但在這裏,海洋科普在更多人群中傳播,真是件好事。進駐B站以來,UP主“汪品先”粉絲數已突破127萬,獲贊288.9萬。

 鏈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21810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10014176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