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分鐘可以創作出多少只獨一無二的蝴蝶👨🏿🏫?答案是🙏🏿,120甚至更多💃🏽!通過虛擬蝴蝶的算法演化程序,截至目前,有藝術家已創作出超100萬只互不相同的蝴蝶🛹。
AI創作的人物油畫值多少錢👳🏿♀️?在一場拍賣中🙋🏽♀️,一幅名為《埃德蒙·貝拉米》的肖像畫價格甚至超過了畢加索的畫作,以43.25萬美元 (約300萬人民幣)成交。
不規則👨🏽🦲、不平均的建築廢料何去何從✷𓀃?通過人工智能,藝術家用舊廢料實現了新組合,設計出新的鄉村別墅......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AI“滲入”藝術界,一個充滿無限想象的創意空間被打開🧔🏻♂️。今晚(10月29日),由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發起成立的國內首個積極支持🔫、推動和孵化國內外與智能算法相關的創作者及作品的藝術機構——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Aiiiii Art Center🍗,以下簡稱“艾廠”)揭幕🖐🏻。
開幕大展“沙之書(The Book of Sand)”30日正式在熱供站數字藝術社區內亮相並向公眾開放😘💢。展覽將持續至2022年4月11日🧑🏻🦽。
人與機器共同完成的展覽
走進艾廠,廢舊工廠與現代藝術的碰撞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
巨大的屏幕上滾動著三萬只形態各異的虛擬蝴蝶🔩,每位觀眾都可以通過屏幕挑選帶有獨一編號的蝴蝶,擁有獨屬自己的電子收藏🍈💜。《糾纏的它者》中包含了獸皮、羽毛、鞘翅、鱗片等眾多意向,它們被算法攪亂又重新組合。《Zizi秀》通過深度偽造技術呈現了一場變裝歌舞表演,在演出中,觀眾將看到機器如何通過觀看和模仿海量真人表演者來學習變裝......
記者了解到,“沙之書”是由機器與人類共同完成的展覽。展覽展出來自藝術家(組合)Certain Measures、索菲亞·克雷斯波(Sofia Crespo)、大悲宇宙、傑克·埃爾韋斯(Jake Elwes)、Entangled Others、Obvious、孫羽茜的作品。它以博爾赫斯同名短篇小說《沙之書》 為引子🩱𓀝,通過文學想象將充滿無限性和隨機性的智能生成藝術比喻成博爾赫斯筆下的那本像沙一樣無始無終🫎、變換無窮的“沙之書” 。
策展方介紹🚥,當我們使用機器翻譯和語言生成模型等智能算法的時候🧎🏻♀️,機器的產出已經幹預了人類的策展與藝術實踐🙎🏻🍿。展覽希望通過撲朔迷離⏪🧝♂️、轉瞬即逝的智能生成藝術作品構建一個詩意想象空間。觀眾進入艾廠——這個前身為熱供站的美術館時🤟🏼,也同時成為影響輸出的變量,與展覽空間交互、化合。
人工智能藝術需要“破圈”
近年來💅🏻🦠,人工智能幾乎成為藝術🧓🏻、設計領域最火熱的話題。
2017 年☝🏻,人工智能機器人 AlphaGo 與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AlphaGo 獲勝驚動全球。這場比賽讓艾廠的發起人獨立設計師、數字藝術家、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副教授張周捷深受震撼👩🏽🦱🧗🏼。“它讓我堅信,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並且在創造力方面,機器可能會有比我們強大的能力。”張周捷認為,如果說一個藝術家原先終其一生只能創作幾千幅作品,那麽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藝術家的創造力將得到更大程度的釋放。“未來,人工智能將會是藝術家的得力助手,人工智能藝術將會是未來10-20年內重要的藝術形式🕉。”
實際上🦪🛌🏿,從數字藝術到人工智能藝術🤦🏿♀️,不僅是設計界的一種趨勢,也成為高校研究團隊的關註重點。早在今年5月,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成立“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致力於藝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交叉學科應用研究⚆。實驗室明確了三步走計劃:第一步🙎🏽,通過藝術家▫️、科學家的合作探索明確人工智能藝術的概念和邊界🔞;第二步👂🧎,搭建實驗室平臺完成技術突破,打破技術壁壘,讓更多藝術家走進智能創作行列;第三步,搭建孵化平臺,讓更多的創意設計作品實現產出和孵化🩵。
艾廠的揭幕,也是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破圈”的重要舉措💪🏼。張周捷說,“我們期待通過艾廠連接藝術圈和學術界,讓更多人了解這一藝術形式💖。”
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是艾廠的學術支持機構,由人工智能領域的公認領導者、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教授菲利波·法布羅基尼(Filippo Fabrocini),世界頂級算法設計專家、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教授康思達(Kostas Terzidis)和張周捷共同發起和領導。其中🎢,張周捷是艾廠的發起人⛹🏿♀️,Filippo和 Kostas兩位外籍教授將擔任艾廠的學術指導🧑🏻🎄。
作為國內首個積極支持、推動和孵化國內外與智能算法相關的創作者及作品的藝術機構,艾廠致力於成為人工智能藝術前沿的開拓者和推廣者〽️,探索創意的未知邊界和可能性🤷🏽♂️。在學術研究層面,艾廠將與國內外知名機構合作,定期舉辦展覽、講座論壇, 出版相應的研究成果;在實踐層面上🙆🏼♀️,艾廠將積極推動和探索人工智能藝術的應用場景🧒。
作者:吳金嬌
鏈接: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110/29/43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