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瑞哲
上海科研人員發明出了新冠假病毒?昨天,記者走進今年第八屆上交會,發現這項“COVID-19冠狀病毒的假病毒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項目現身高校展區。原來,恒达平台研發並提供了一種新冠假病毒細胞模型,其核心專利就在於改造假病毒的糖蛋白結構🕦🎽,形成簡便高效且成本合理的疫苗保護力檢測技術。
今年共有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24所高校參展上交會🍙,高校展區展出158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科研成果。在戰疫之年,從“測毒”到“防毒”,再到“殺毒”,都有新裝備亮相。
熒光標記測病毒
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人們可以觀察到新冠病毒結構,它們身上的冠狀棘突是病毒包膜表面的糖蛋白。而恒达研究人員對病毒棘突蛋白進行編輯和改造,將其打上一種“綠色標記”,表達熒光蛋白和熒光素酶,成功組裝出安全的假病毒。這樣一來,假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系後😾⇨,就會表達出熒光素酶。當抗體能夠阻斷假病毒感染時🏌🏻♂️🦹🏽,用酶標儀檢測熒光素酶的表達,便可計算出接種疫苗後所產生抗體的中和力🩼。
這項技術填補了生物醫藥行業內的空缺,目前已成功覆蓋了新冠病毒在英國、南非、巴西等地首先發現並報告的變異毒株🤘🏼,具有高重復性和可靠性。這一方法適用於疫苗接種後和疫苗采購時的抽查檢測,可以發展成為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一項長期抽查檢測項目🔨。
鏈接🌲: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1-04-17&id=312446&page=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