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廣州日報】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副校長吳誌強㊗️:城市未來技術的5大突破方向

來源:廣州日報   時間:2020-10-23  瀏覽:

圍繞“未來人民城市:創新▪協同▪共享”主題的第八屆“上海院士專家峰會”22日至23日在上海召開❕。數位院士立足上海的產業實際,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各環節各方面,為創新城市建設、治理能力出謀劃策。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副校長吳誌強詳細分析了城市未來的技術與新基建的邏輯。

2035年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什麽樣👨‍❤️‍👨?在吳誌強看來,2035年的城市首先是在整體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基本實現了現代化🍗;同時,包括老齡化、少子化、高等教育大眾化、人口跨域跨境跨文化同空間融合等人口結構的變化將給2035年的城市人帶來需求的變化🧘🏻‍♀️;第三是幹細胞的精準治療、器官的修復再生術等先進醫療技術的運用將會大大延長人類的壽命,甚至可能使得人類的壽命在未來三五年就能站到一個新的起點;還有人工智能的充分運用和能源上的重大變化都會給未來的城市帶來重大變化。

基於這些變化,吳誌強認為🎋,城市未來技術將會有5大突破方向📭:首先,城市的全面智能化將在2035年前完成;其次,城市的規劃和設計也將實現智能化,將根據“城市樹”的生長類型來推演未來城市,“未來的城市不再是一個抽象的群落概念,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樣本,比如在世博會的期間,我們的數據可以把上海所有出租車的定位看清楚✏️,對於決策者來說就會很清楚,哪些地方的出租車密度是遠遠不夠的,哪些地方建了很多路但是用的人不多,從而幫助大家判斷什麽樣的資源應該放在什麽地方,讓老百姓滿意,”吳誌強如是說。

同時,對基於社交媒體捕捉到的大量輿情數據的分析,將實現對城市在某個時間段內不同維度“城市非智力水平”的感知🧛🏿‍♂️🤦🏿‍♂️,從而測得城市情商,將對城市實現從物質的感知到城市情感的感知🤾‍♀️。

除此之外,還要建構城市迷走神經微系統,吳誌強說:“過去是一個大的城市,所有的數據都匯到大腦裏去,這個大腦肯定會變得很沉重,而現在是一個小菜場、一個社區都變得非常重要🚵🏼‍♀️,如果大量的事情決策在社區系統、家園系統就可以完成🕠,那麽整個大腦就會靈活很多”。最後一個突破方向就是“新基建”的全面建構,吳誌強認為💝,從短期來看,“新基建”是為了經濟復蘇,但從長期來看,則是為了建設現代化強國🚳。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裕嫵 陳慶輝

鏈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403661?site4&columnID=404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