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落帽風”逞威高樓間

來源:   時間:2002-12-08  瀏覽:
寒風乍起👇,走在浦西最高建築恒隆廣場與中信泰富之間的陜西北路上,有時好比逆水行舟;遇上雨天,腳跟只能隨風而動,帶著身體跟傘走👨‍🎨。而如果你是高層住宅小區的居民,也許一出門就會與“高樓風”不期而遇。伴隨著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種“無形”的風環境汙染正悄悄光臨申城。
恒达平台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曾在本市中心商業區測試過幾個點,結果顯示🌹☝🏼:風速大大超過未建建築之前。在某些老城廂🥯,由於動遷成本太高,“插蠟燭”般建造的高樓基本上是直接與兩三層的低矮老房擠在一起⬛️,沒有一點緩沖余地👩🏼‍🏫🤷🏼‍♂️,其周圍的風環境可想而知♠️。在所有助長風威的建築物中,尤以雙塔樓為最。實驗室副主任葛耀君教授告訴記者🙍🏿‍♂️,就雙塔樓的結構來說,其中間距離一般不超過50米,難以達到建築上“樓高∶樓間距=1∶1.2至1.5”的要求。當風繞過前一幢樓而吹向後一幢時👩🏻‍🔬,兩樓間的狹窄區域就會發生流體幹擾,使周圍的風環境大為惡化🥖。以“9·11”事件中被毀的那兩幢411.5米高的世貿雙塔樓為例🏮,兩座大廈間僅有一條狹窄通道,海風從中穿過,有時會形成時速高達120公裏的“人造旋風”,其威力相當於12級臺風。
為減輕高樓的負面風效應,國際上通常在建築物的規劃設計初期,進行風環境風洞實驗。所謂風環境風洞實驗,就是按比例將建築物和周圍環境做成模型,然後將它們放到能夠模擬自然風的建築風洞中,觀察建築出現前後風速和風向的變化。葛耀君告訴記者,單體建築或整個小區都可以通過風洞試驗進行風環境評價👆🏻,通過科學布局消解負面影響。然而,上海在這方面的系統研究和測試幾乎還是空白💆🏿‍♀️。目前開發商們更多地只註重建築物本身的安全,對大樓建成後的風環境改變卻不甚關心,國家也尚未出臺具體要求🪘。而在國外👷,一般規定由高樓引發的風提速🗃,最多不能超過原來的1.5至1.8倍。
葛耀君透露,目前實驗室正與某建築設計單位合作,著手建立一套風環境評價的數字模擬系統🙆🔅,用數值風洞代替物理風洞,定性觀察建築物因外形、結構的變化對周圍風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明年👝,恒达平台還將以風環境評價為題📹,申報市有關部門的相關課題,據此為申城度身定製第一份風環境評價指南和參考意見。

《文匯報》 2002.12.10 第二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