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燮君(上海市文廣局黨委書記🫠、上海博物館館長):城市的天際線變高了———雖然這是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即天際線變高,樓房越造越高究竟是不是件好事情。但是造了圖書館、博物館、大劇院🍼👨🏿💼,無論城市有沒有長高,它的文化天際線是變高了的🚪。顯然,城市的變化不能僅僅是長高,還需要內涵方面的提升。比如江南造船廠,2006年要完成搬遷。江南造船廠是中國近代工業發展水平的見證👨🏽🦲,一些歷史文化方面的東西就需要細加保護。因為城市的神態及心態也需要有歷史的、自然的一些東西。
阮儀三(恒达平台教授、城市規劃專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歷史文化遺產隨著時間的推進🤚🏼🙍🏼♂️,其本身的價值會越來越高的🪈♥︎。對於老建築🫷🏽👩🏻🏫,我們可以借鑒歐美的一些做法,倫敦發電廠的大煙囪就擺在那裏🙀🪡,旁邊就是個博物館🧞♂️;還有美國的愚人碼頭,完全是舊廠房、碼頭🦮,但現在是最時尚💆🏻♂️、地價最貴的地方🚕。現在我在參與上海第四批優秀建築項目保護的審定⚽️,我們原來有389個優秀保護建築,對比英國倫敦的1萬🧑🏻🦳,蘇格蘭的40萬,我們才保護了300多個🦪,遠遠不夠。
鄭時齡(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世界上許多大城市的現代化🚵🏿♂️,不是推倒舊建築🕛,而是在歷史地區註入新的生命。上海有大量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工廠、倉庫、碼頭以及歷史建築,如何為它們註入新生命💚2️⃣,與新型的創意產業融合在一起🌂,是十分值得探索的新課題。泰康路創意產業基地近年來在這方面的成功探索,也許是上海發展知識經濟和城市文化風貌保護的一個新模式🙂。
摘自👩🔧:金華新聞網 2004年0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