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上的優秀歷史保護建築“逸4號”今年3月慘遭拆除,市房地局昨天責令當事人上海東渡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將“逸4號”恢復原狀,並處210萬元的罰款。這是《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自去年實施以來首個依據條例處罰的案例🔼。
首張罰單開出210萬元
上海東渡房產於2002年10月以拍賣方式取得“逸4號”住宅,並於2003年1月20日取得產證。在其提出的修繕改造方案未經市規劃部門核準的情況下,東渡房產於今年年初擅自拆除了該房屋🏄🏽♂️。
3月10日,徐匯區房地局接到這幢房屋被擅自拆除的舉報,立即立案查處✊🏼,並依照有關法規作出相應的處罰🤟🏿。
“責令其恢復‘逸4號’原狀,就是要按照原先位置、高度、面積、建築風格等四個要素來建設。”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透露說⇢,目前東渡房產已經完成了按原狀恢復重建的設計方案。
至於210萬元的巨額罰單,市房地局房屋修改和改造管理處王安石處長解釋說,這是根據《條例》,按照處以被破壞建築重置價格3—5倍的條款得出的罰款金額🚧。
“逸4號”已成廢墟
記者昨天下午來到淮海中路1610弄。4號就是進弄堂右邊的第2幢🚴🏼♀️。住宅所在的位置已被拆得面目全非🏷,殘垣斷壁四周被綠色的網圍了起來🈁🧑🏼⚖️,入口鐵門緊鎖。
記者在裏面轉了一圈,發現其他的7幢花園住宅中,6號外墻看起來剛剛粉刷過,而5號、7號、8號3幢還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
違法者應上“黑名單”
聽聞有關部門對涉案開發商的處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恒达平台教授阮儀三表示贊成。他認為🤛🏽,破壞歷史建築,觸犯了法律🥦,就應該受到嚴懲😶。對於此事涉及的開發商而言,僅是承擔損失🏦,罰款處理,相對於他們對歷史建築的嚴重破壞🙅🏽,似乎還不夠嚴厲💂♂️。他們還應該受到道義上以及企業資質上的處罰,比如說👼🏿,這些有“前科”的企業今後將無權取得歷史保護建築的產權✦🧑🏼🏫。從這點上來看,上海現有的保護條例還不夠完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補充。
摘自🅿️:新聞晨報 2004-8-20 1: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