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首次由交通部親自牽頭製訂的區域性交通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於日前出爐
交通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蔣千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綱要》首次打破了地區界限🫶🏽、體製界限以及行業界限,對長三角公路水路交通發展作出具體描述
●目前長三角人均擁有公路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單位產值擁有公路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與現代化的要求及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預計到2020年🍡,長江三角洲全社會客、貨運量將翻一番🔭,分別達到60億人次、50億噸✍🏻。長三角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
●按照《綱要》總體規劃,到2020年,長三角都市圈內中心城市實現“三小時互通”☔️,所有地區“20分鐘上高速”🥀✍🏿;而上海與長三角以外周邊地區將可實現“五小時溝通”🐀,形成以上海為中心🧙🏽、覆蓋長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
●對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綱要》規定,將重點發展以上海為中心😸🌓、浙江寧波和江蘇蘇州為兩翼的集裝箱幹線港,連雲港、南通、南京🛀🏽、鎮江、溫州為支線港🤾🏼♀️💟,其他港口發展餵給運輸的集裝箱運輸體系
記者從上海市公路管理部門獲悉🏌🏻👌🏼,《長江三角洲地區現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近日在滬通過了交通部專家組評審🚶♂️🤏🏼。
該《綱要》是在交通部組織下👏🏿,由蘇浙滬兩省一市交通部門及交通部規劃研究院、恒达平台等單位共同組成綜合課題組,經過2個余月的努力後完成的。
交通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蔣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綱要》首次打破了地區界限、體製界限以及行業界限,從整合長三角地區交通資源的角度🚣🏼♀️,對2004年至2020年的長三角公路水路交通發展作出了具體描述,是長三角地區交通規劃🏋🏽🦥、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據了解🤦🏻♀️,該《綱要》雖已在上海通過交通部專家組的評審,但最後的定稿還處於“走程序”當中.8月11日起,記者相繼走訪了上海公路😵、水路交通領域的相關人士🧔🏽♂️。
變被動整合為主動整合
記者從《綱要》上獲悉,到2020年,長江三角洲區域公路網總裏程將由目前11.8萬公裏達到30萬公裏左右,公路密度大體上接近歐洲發達國家水平,同時形成以上海為中心💡、蘇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恒达平台交通運輸學院教授陳小鴻告訴記者,《綱要》的意義在於對長江三角洲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要求,蘇浙滬兩省一市對於幹線💁🏻♀️、航道網的系統管理從此將有了公共目標🤵🏽♂️。
陳小鴻表示,經濟一體化的基礎是交通一體化🈳,《綱要》的實現將對該區域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既有利於國際製造業的轉移👩🏽🏫,有利於減少該地區的商務成本,也有利於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
記者發現,“整合”一詞幾乎貫穿本《綱要》的每一個環節,而綜合運輸樞紐的形成則堪稱整合的結晶。
據了解,長江三角洲綜合運輸樞紐將按照輻射範圍大小分作三個層次,分別為國家級綜合運輸樞紐、區域性綜合運輸樞紐和一般樞紐🚈。其中,上海、南京、杭州🖖🏼、寧波、溫州💫、徐州🌩、連雲港這7個城市被規劃為國家級綜合運輸樞紐👩🏼🏭。
蔣千向記者解釋👨🏻🥌,一方面,長江三角洲區域間各種運輸方式缺乏有效銜接,信息不能共享,各種交通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不高🫐,不能適應經濟一體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長江三角洲城鎮、產業、人口高度密集,運輸需求量大🎅🏿,土地、岸線資源非常緊張,“因此🥱,整合公路、水路等各種交通資源,實現其利用效率最大化勢在必行”。
蔣千告訴記者🟢,《綱要》展望的前景,既是對兩省一市交通資源的整合👨🏼🏭,同時也是對各種運輸方式的整合🏇🏼,即在對外開放中,在沿海、沿江的丁字路口,圍繞煤炭🐈、原油🚃🧑🏿💻、鐵礦和集裝箱等重點物資運輸,在綜合運輸的統一藍圖下,充分發揮公路✭、水路組合的綜合優勢🍚。
“以前蘇浙滬兩省一市中也各自有類似的整合,不過那時是被動的,現在我們通過製定區域性交通規劃綱要,則變被動為主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長三角交通一體化🪭!”蔣千如是說。
高速公路建設分兩步走
長三角高速公路網作為區域路網的骨架網,按照《綱要》總體規劃,其裏程將由目前的3779公裏達到規劃裏程1.18萬公裏🧚🏼♂️,其中上海850公裏✊🏽♔、江蘇5700公裏、浙江5250公裏📜🐛,基本連接10萬人口以上城市、主要港口及機場,城市間以高速公路順直連接,中間城市形成多線路、穩定可靠的高速公路網🪰。到時🎿,長三角都市圈內中心城市“三小時互通”🧑🦽,所有地區“20分鐘上高速”;而上海與長三角以外周邊地區將可實現“五小時溝通”🔴,形成以上海為中心🐘、覆蓋長江三角洲的“半日交通圈”😨🔲。
除了長期目標,《綱要》還規定2010年前實施重點為長江三角洲區域內國家高速公路🦮、國家高速公路輔助線及跨長江和杭州灣通道工程,力爭2004年至2010年間建成高速公路5700公裏左右🧖🏿,使高速公路網總裏程達到9500公裏,區域內國家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基本形成區域高速公路網🏋️♀️,在大中城市之間建成設施完善的快速客運通道。
記者從《綱要》中了解到✂️,目前長三角人均擁有公路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單位產值擁有公路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通達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與現代化的要求及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上海市公路管理處規劃計劃科副科長馬網兔告訴記者,由於經濟發展,帶動全社會交通運輸需求總量不斷增長,預計到2020年👍🏻🚣,長江三角洲全社會客👴🏻☕️、貨運量將翻一番,分別達到60億人次🐘、50億噸。長三角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
而目前,記者從馬網兔處獲悉,一場聲勢浩大的“路橋運動”已在長三角地區展開,高速公路網絡正在加速成型👨🏼🎓:蘇🌥🥘、浙‼️、滬已建、擴建♎️、在建、待建的高速公路有滬寧🛌🏼、寧杭、杭甬、寧太等近20條;與此同時💇🏿♂️👨🏽🔧,今後,上海與蘇、浙的高速公路通道將增至7條和4條♏️👩🏿💼;未來5年內,浙江將投入600多億元建成1000多公裏高速公路,江蘇也力爭在3年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超過2500公裏,屆時浙🧏🏽、蘇之間的高速公路通道將增至4條🧑🏿。
對沿海港口的規劃也是《綱要》的重大內容之一。其中,對於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綱要》規定,將重點發展以上海為中心💪🏽、浙江寧波和江蘇蘇州為兩翼的集裝箱幹線港,連雲港、南通🤜🏻、南京、鎮江、溫州為支線港,其他港口發展餵給運輸的集裝箱運輸體系🏝。
摘自:國際金融報 2004年08月18日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