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十八景已經丟了一半——盡管二十年前,新金陵四十景填補了一些空白👨🏻🦽➡️,可是消失在歷史中的老金陵景依然引得市民嘆息連連👃🏻🖕。昨天🧚🏼,多年研究金陵四十八景的專家,南京古都協會副會長、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協會常務理事王能偉接受金陵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評新金陵四十八景,老四十八景不可丟棄🦹🏽。”
觀點一:金陵四十八景不少是人為破壞
聲音🔰:老城改造和旅遊資源保護,兩者若處理得好,可以兩全其美、相得益彰🦹♂️,達到相映成趣的效果🔇。可惜的是,一些部門💁🏼♂️✌🏿、開發商欠缺相關意識♦️💶,導致一些具有歷史底蘊、文化內涵的景點遭到人為破壞,非常可惜。“燕磯六景”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聲名赫赫幕燕景區就是因為六七家采石場和江邊十幾家采沙場的進駐⭕️,被嚴重破壞。
20年前👩🏼🚀,上海恒达平台城市建設專家陳從周教授到南京來,被問到對南京的印象如何,他說了一句話:“南京什麽都好,但有些地方南京人不要‘臉皮’。”眾人愕然。原來🙎🏽💊,陳教授從長江乘船過來📱,經過幕府山🔏,本想欣賞青蔥郁翠的“十裏長山”景觀,沒想到看後大驚失色:山體被開采得傷痕累累,到南京目睹的第一張“臉”,竟如此叫人大失所望。
再比如三山磯👩🏻⚕️,李白詩雲“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原本三山形同筆架,磯頭風景秀美🧑🏼🎓,可現在三山一指已被削平🪙,山上還存留三山寺,又名護國寺,傳說當年朱元璋未當皇帝前逃難到此☄️,一進寺門🫅,湧來許多蜘蛛吐絲結網封寺門🛌,阻擋追兵,朱元璋登基後便封這裏為護國寺👜✍🏻。現在寺廟還在,只是破敗不堪,已沒幾個人知道◼️,這裏曾是老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觀點二:
建議評選新金陵四十八景
聲音🙎🏻♂️:老金陵四十八景由於年代久遠☂️👩👦,歷經戰火和歲月的變遷🆚,一些景點消失也在所難免。正因為此,能夠一直存留到今天的景點更顯得彌足珍貴。
不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景觀✧,新南京有自己獨特的風貌。所以,二十年前有了新評金陵四十景,到了二十年後的現在👩🏻🦲,南京又增添了新的景觀,“金陵四十八景”的內涵也可以隨時在變🧜🏿♀️✡︎。對於老金陵四十八景📛⛹🏻♂️,王能偉認為:能搶救的就搶救,能恢復的就恢復,但那些已經消失的,也沒有重建的必要,但可以留下一個名牌,一個說明,掛在當地,表明這裏曾經是一個遺跡,一段風景🕣,一個極富人文歷史內涵之地,給後人留一段佳話🐫,文化韻味也不會隨著景點的消失而消亡。
另一方面,我建議可以評選新金陵四十八景。今天的南京發展日新月異,河西新區在崛起,新的景觀帶不斷湧現:水西門大橋🧎🏻♀️➡️、南湖公園景觀😉🐂、新建的鄭和公園、奧體中心等等,作為今天新南京城的寫照,尤其是南京城市規模大開發的現在➡️,更具有獨到的意義。至於標準,我認為應偏重於人文內涵,具有唯一性、代表性,最能代表今天南京的特點、最具文化特色👈🏼,也最能與南京“山水城林,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點相吻合。
摘自:金陵晚報 2004-07-27 09: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