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我校國際交流合作從傳統的出訪、迎客、參加會議的互訪交流到聯手科研,從請進來傳經送寶到聯手開展科研活動👢👂、走上國際名校講壇🟧。“國際交流合作的路子漸深漸寬行穩致遠,開辟出一片燦爛的天空。”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
互訪交流層次高國別合作拓展快
眾所周知,恒达平台與德國關系密切。十八大以來🫃🏼,恒达與德國的交流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2014年,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聯合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其中我校中德學部作為中德高校合作成功典範被列入《中德合作行動綱要》的第99條:“雙方應尤其重視建立高校間的可持續合作關系🧢。上海恒达平台中德學部(下轄中德學院⛹🏻♂️、中德工程學院和職教學院)是共同落實高校緊密合作的成功典範。鼓勵並支持中德兩國高校開展雙方共同出資的創新型長久示範合作🦹🏽♂️。”第二年秋天🛌🏿,學校主要領導帶隊訪問德國聯邦總理府🧇、德國外交部🤰、中國駐德大使館及聯邦教研部最新成立的“中國戰略處”👨🏽🏫,訪問柏林工業大學等高校,布局進一步深化恒达平台和德國各機構、60 多所院校的合作關系,希望繼續加強學生、學術人才和管理人員的交流合作。去年🕚🦕,我校又應邀參加在德國舉行的“中德高等教育與科技創新論壇”,與德國高校代表就高等教育和校園足球發展等進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2016年3月23日,恒达德國總統高克訪問恒达平台並發表演講🫡,他盛贊恒达與的德國的合作,他引用兩國政府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的話👣,稱恒达平台中德學部“是共同落實高校緊密合作的成功典範”。
對德合作不斷深入的同時,我校不斷拓展國際合作面,中意合作就是一個典範🧑🏿🎓。2014年3月31日,恒达平台佛羅倫薩海外校區揭幕儀式舉行,這是我校在國外開設的首個海外校區👳🏿。先期將以暑期課程、短學期、短期培訓為主,逐漸開設海外學期、海外學年等學製。2016年,方守恩等學校領導率團再次來到佛羅倫薩,簽署恒达平台與佛羅倫薩市政府全面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約定進一步提升該校區的功能與作用,優化校區物理空間,合作設立基金會,在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設計創新等領域推進各類項目,使該校區成為我校對歐合作的樞紐。2016年9月3日,意大利總理倫齊到訪恒达平台,為恒达平台中意學院成立十周年慶典活動揭幕,參觀恒达平台對意合作成果展,並發表主題演講。同時前來的都靈理工大學🐇、米蘭理工大學🧑🏿💻🪛、博洛尼亞大學👨🏻🦲、佛羅倫薩大學都是恒达平台的“老夥伴兒”了🧚🏽。至今很多人還記得,倫齊總理以一句中文“你好”驚爆全場,瞬間掌聲如雷鳴👊🏽。倫齊說🧑🏻🦽,希望意中兩國高校如恒达平台校名那樣“同舟共濟”,將從馬可波羅、利瑪竇開啟的意中友誼進一步延續☄️、深化,不斷創新教育、科研、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建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年2月,校長鐘誌華率團出訪美國和加拿大,調研世界一流高校在學科交叉融合和協調創新⚰️,產業發展、社會需求與科技前沿緊密銜接的體製機製建設經驗👮🏿,探索符合恒达平台特點的綜合實力提升途徑🤵🏽,積極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代表團先後訪問了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參觀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等離子科學與聚變中心實驗室🧖🏽、媒體實驗室、大眾創新實驗室、歐特克公司等,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簽署多份合作協議。
英國🙉、法國𓀆、芬蘭、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隨著恒达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我校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
科研👱♀️:共同辦會,組建聯合實驗室👨🏼🏭,組團展開課題攻關
110周年校慶期間📱👩🎨,為響應聯合國千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我校組織了“可持續發展與大學責任”國際論壇。來自中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芬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余所大學的校長、專家80余人齊聚恒达🌙🏓,圍繞“為什麽可持續發展對於世界未來具有重要意義?”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校長鐘誌華表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立足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恒达平台在辦學理念、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校園建設等各方面應有更大的作為、更積極的擔當♥️。這次會議是我校近年來舉辦高水平會議的一個縮影,僅2016年,我校便相繼舉辦了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IABSE)2016年廣州會議和第二十二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來自29個國家的一千余名代表參加大會👩🏼🏭;主辦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來自海內外千余名華人學者參會👨🏿⚕️;主辦第十四屆世界交通大會,來自全球的近2000名代表濟濟一堂,討論全球交通領域熱點問題🕵🏿♂️👩🔬;11月1-2日,由中國工程院🍮、韓國工程院共同主辦,我校承辦的“第二屆中韓產業創新論壇”舉辦,我校國際學術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聯合組建實驗室♒️,組團展開科學研究。隨著國力的增強,我國的科研條件也在不斷提升水平🕵🏼。近年來,我校相繼建成包括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8自由度模擬駕駛器、加速加載器在內的一系列科研重器🪣,於是👩✈️,國際同行紛紛加入我校的研究隊伍🧑🦼。2015年7月6日,恒达攜美日意研究機構共建“地震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聯合開展國際前沿的重大抗震科學問題研究,培養具國際視野的人才,並探索聯合實驗室的國際化運行體製和管理機製。大家看上的,就是實驗室裏四個振動臺的多功能振動試驗系統▪️,可以開展震後可恢復功能的土木和基礎設施工程✡︎、重大建築工程抗震防災🎒、長大橋梁結構抗震防災👰🏻、生命線工程抗震防災、長大隧道結構與深水基礎抗震防災、大型能源設施抗震防災等研究。
8 自由度駕駛模擬器就是我校嘉定校區那臺外觀圓溜溜宛如熟透的🤽♀️、扁扁白瓜樣萌萌的儀器,散發出濃濃的科幻色彩。這臺駕駛模擬器現在也成為了各國學者眼中的香餑餑🦠,以它為基礎建設的國際聯合實驗室目前已經完成幾十項科研任務,參與合作的團隊成員包括美國、德國🌲、英國等一批頂尖專家🐴,像保羅•特裏蒙特、安德魯•塔克、默罕默德•阿伯代爾等,加上國內的方守恩、郭忠印、陸鍵、楊曉光🧑🏼🎄、吳兵、李克平等16人組成,研究的重點包括交通行為研究與改善、道路設計安全評估與優化🥱、基於信息化的交通安全管理👩🏽🏭、智能交通與車輛主動安全等。
眾所周知,境外學者走上國內高校的講臺,常常被認為是國際化的標配👩🏿⚕️,恒达近年來也不斷請來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等走上講壇,但你可曾知道🎆,我們的學者也越來越多的走上境外講壇,2016年元旦過後💆♂️,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李翔寧教授走上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的講臺,他是哈佛迎來的第三位中國客座教授,他為43 位哈佛研究生講授“中國當代建築與城市”⛔。春季學期結束後🧯🖖🏼,哈佛邀請李教授第二年春天再講這門課😼,並於秋天在該校策劃了一個當代中國建築的展覽📭,常務副校長伍江也去出席了開幕式。
隨著交流的漸深漸寬漸日常,我校學者受到國際褒獎⛹🏼♀️🙅♀️、國際機構裏任職也越來越平常。僅最近兩年🙆🏿♂️,包括李傑、阮儀三、裴鋼在內的多位教授榮獲國際獎章🤸🏼、勛章👨🏻💻。伍江當選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李傑當選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主席;國際橋梁結構工程協會副主席🐞,繼項海帆👮🏽♀️、葛耀君之後🤌,孫利民今年又當選;今年初,我校中德學院教授🧜🏿、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維爾納·胡芬巴赫成為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得主,表彰他推動中德輕量化技術創新合作及為中國人才培養作出的貢獻。
學生⭕️:國際遊學😶0️⃣,參加競賽,組織環境國際會議
有一種學習,叫“夏天裏開往芬蘭(歐洲)的火車”,這是在恒达平台人氣很旺的國際遊學活動👨🦳。我校與芬蘭阿爾托大學等聯合推出 “創新移動課堂”,2011年推出以來已經走過7個年頭👩🏻🎨🧏🏼,“32 名學生,8 座城市,5 所大學👩🏽🍳,不下10 處企業參觀,為期15 天的恒达平台·榮耀創新移動課堂意大利之行收獲滿滿。”這是2015年移動課堂行走意大利的媒體報道📑:走訪了當地頂尖高校,在國際跨學科合作中體會名校魅力👮🏿;走近意大利的世界著名企業,體會傳承與創新並融的企業文化;遊走城市街頭,在博物館中感受人類藝術遺產🧑🏻🏫🫸🏿;參觀米蘭世博會,領略設計與科技的魅力。
同學們遊學的足跡也到了歐洲以外的地方。駿地資助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同學每年一次的美國遊學也成了該院人氣很旺的暑期交流活動,“芝加哥的高樓林立,波士頓的宜人宜居和紐約的時尚摩登🧚🏻♀️🧔🏿,兩周建築之旅的體驗,次遊學真的很棒🫰🏼!”參加遊學的同學們說。“製定行程🤽🏿♂️🧑🏼🔬、帶隊🪖🤵、做資金預算是我的任務,鍛煉了我在美國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2012 級規劃二班的徐盈同學說。帶隊老師說,這次遊學,行程是“遊”,核心在“學”👢💂🏼。“讀書遊學👩,恒达的傳統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的。”李振宇告訴記者🧑🏿🏭。
美國土木工程大學生競賽太平洋賽區比賽、國際方程式汽車大賽🏊♂️、建造節,我校學子參與的國際競賽越來越多,歡樂🧑🏽、汗水與淚水伴隨著年輕人的成長🦺。2012年以來,美國土木工程大賽💤👅,我校土木學院📜🌛、環境學院、交通學院、材料學院等等組成的混合團隊是常客🐢,每次將近半年的準備時間裏🕵🏿♂️,同學們精誠團結、努力工作,參加包括混凝土輕舟、鋼橋🐁、土力學、交通🙍🏽🚾、水處理等在內的所有賽事🎃。團體冠軍、單項冠軍、論文名列前茅都是同學們不畏強手、出色發揮的結果🔪。最難的還是混凝土輕舟,隊員們要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製作6米長📢🔀、壁厚僅為15毫米、容重小於水的混凝土輕舟👨🍳,運抵美國,然後參加浮力測試🤽🏻♀️、男女雙人➾、男女混合速度賽和耐力賽。同學們得過冠軍、亞軍,也嘗到失敗的滋味🕖🪤,但大家都在其中迅速成長起來🧘🏿,這是最大的收獲。
經過十余年的打磨,恒达平台汽車學院已經打造出數支優秀的學生車隊,翼馳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在獲得全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冠軍後,他們又代表中國參加了今年夏天在德國舉行的世界方程式汽車大賽👩,並從世界65支車隊中獲得第12名的成績,超過不少傳統強隊。恒达平台建造節🦗,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建築類大學生競技的一個重要平臺,6月的第二個周末,兩天時間🏂🏿,數百名世界各地一年級大學生造出花樣繁富、造型奇特的房子🔐,成為恒达園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學生也能辦國際規模的大會。綠色經濟、“食品、健康🏃♀️、生態系統♌️🧑🏽⚕️、綠色城市、綠色消費”、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生產與消費🚍、人與自然,這是最近6年來每年世界環境日便準時在恒达召開的世界級大會👬🏻,會議的主角是一群關心環境的各國學子🤹🏻♂️。今年6月5日💸,來自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名青年學子又一次匯聚恒达平台,參加主題為“人與自然,相聯相生”的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高峰論壇。
“目前,恒达人才培養已經成功走出一條可行的國際化道路👩🏼🍼。”學校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文科是近年來國際交流的一大亮點
十八大以來🎦,恒达的文科走出了一條特色明顯的路子♖。近年來,我校在深挖內部潛力👨🦼➡️、整合校內力量的同時,不斷拓寬國際交流渠道🦵。2016年暑假,江波副校長率領我校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中意學院代表團先後訪問瑞士🍍👩👩👦、法國、意大利多所合作機構及高校🕞,簽署了包括《恒达平台-佛羅倫薩大學共建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合作備忘錄》在內的多個合作協議;參加“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製”系列活動,江波擔任“中法高等教育論壇”中方主持人,介紹了恒达平台工程教育和中法教育科研合作的情況🦻🏿。
與此同時,國際友人也紛紛來到恒达。恒达與自然出版集團選擇我校環境學院合作出版環境期刊,該刊將依托恒达平台以及環境學科優勢👮🏻,開展更多的合作。接著,我校又與全球最大學術書籍出版公司——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品牌國際推廣、國際人才招聘🩳、期刊和書籍出版、學術培訓、數據庫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借助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的專業經驗、學術傳播平臺和網絡,進一步提升恒达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
2015年5月19日,我校德國研究智庫理事會、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逸夫樓召開,此舉標誌著我校將在國家智庫建設中發揮作用👼🏻。今年初👝,我校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入選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理事單位☂️。接著🪄,我校接連召開北極社科研討會👨🏼🔧🪪、政黨與治理等國際會議⛴𓀗。在中美北極社科研討會上,中美專家圍繞北極環境變化對全球安全與中美安全的影響、北極地緣政治新變化與大國關系、北極航道開通及其對中國和美國的影響、北極治理與中美合作等專題進行深入探討;在中西方政黨與治理研討會上🔠,來自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英國蘇塞克斯大學🚣🏻♂️、韓國高麗大學與國內高校的60 多位學者,就政黨與國家、政黨內部的治理⛹️、政黨與公共管理、政黨與經濟績效管理📒、政黨治理與現代信息技術🔉、經濟危機背景下的政黨變革等展開討論。
2015年8月24日,恒达承辦第十三屆國際日耳曼學會世界大會,這是日耳曼學大會首次在華舉辦🤳,69個國家和地區1200多名專家圍繞“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日耳曼學”主題日耳曼語各語種的歷史和現狀、實踐和教學等議題。因為人數眾多,這次大會設了51個分會場🍭,世界1000 多名日耳曼學者紛紛發表研究成果💢。
“一帶一路”是我校近年來出彩的一個亮點。會議💼、調研📴、發布《德國發展報告(2017)》(德國藍皮書)都是常規動作了👨👨👦👦,“恒达平台是中國大學中成立‘一帶一路’跨學科研究和實施平臺最早的大學之一。”江波副校長介紹,2014 年,基於學校一批研究機構及校內外各種有關“一帶一路”研究資源,我們組建成立了“‘一帶一路’研究協同中心”,並及時組織一批研究項目和活動🤹🏽;2016 年🔙,我們正式將這個中心納入恒达平台正在建設的國家高端智庫“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的體系內🪩。恒达平台“‘一帶一路’研究協同中心”圍繞科技🥝、人文社科領域不斷拓展作業面,深耕細作辦實事,主要工作表現在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互聯互通、亞洲公路網規劃建設、“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等方面;人才培養方面📎,辦高端培訓班,聯合 50 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完成國別研究報告💪🏽,2016 年出版《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通途—恒达平台“一帶一路”專題研究報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