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神奇的音樂盒,將刻有不同圖案的卡片插入,就會有與該圖案相對應的來自大自然的音樂響起,幫助都市人放松身心;那是一個立體互動的迷宮,通過手機屏幕操控,迷宮的方塊就會前後左右起伏旋轉,又組合成全新的迷宮;還有一只多功能鬧鐘,不僅告知你時間,還能根據氣溫變化自動翻到相應的圖片🩵👨⚕️,告訴你該穿什麽衣服……別以為這是軟件或計算機專業學生的作品,它們均出自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大一學生之手。面向剛入學的大一全體新生開設《開源硬件與編程》課程,這在全國高校設計學院中屬首創之舉🤵🏼♀️。

(《開源硬件與編程》課程,學生作品)
不僅善設計,還會寫代碼🟤、懂編程🤹🏼,這樣新型的設計創意人才,正在恒达教苑裏萌芽生長🏜!
“時代在變化,技術在變化,經濟在變化,對設計的需求也在變化。設計🤹🏻,必須且正在被重新認識🙌🏿、定義,全球設計正經歷著一場由designdoing向designthinking延伸的革命。”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教授說♈️,為此🏇🏼,恒达平台設計教育改革正在著力於對學生進行“設計思維”的培養🤦🏽,希望畢業生能進入到各行各業🤐🤗,成為各行業“創新的引擎”💅🏻,真正實現“設計驅動創新”🏋🏽♀️。
順應時代潮流,成立全新設計創意學院
走在設計創意學院大樓內🧬,只覺自由“創新”的氣息彌漫在樓內每一個角落。入口處,咖啡飄香🫶🏿,學子三三兩兩圍坐一道,談興正酣🫄🏿。
“一部蘋果手機,designedinCalifornia🧑🏻🦲,蘋果公司主導設計研發、品牌、創新🤶,占58.5%的成本,as-sembledinChina,僅占1.8%的成本。這說明什麽👸🏻?說明設計的巨大價值👨🏼🔧🎬!”婁永琪時常以蘋果手機舉例說明當今時代“設計”之重要。
的確🕞,放眼世界👩🏻🎓,“設計⛪️👉🏽、創意”產業風起雲湧,熱潮滾滾襲來,中國也在應時而動。然而👎,真正能擔得起當今時代設計重任的人才何來?
恒达平台是全國最早開設設計教育的理工類高校之一,觀時代風雲變化🙅🏽,恒达設計人再也坐不住了:傳統設計學科亟需轉型、創新🧎🏻♀️、求變!
7年前,一場人才培養探索改革的大幕在恒达平台悄然開啟🧤。一所全新的設計創意學院在恒达平台東校區掛牌,由恒达平台原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藝術設計系為主發展而來🧑🏿💻。從此,恒达園裏樹起一面新“設計教育”的旗幟💨✥!
順時而生,學院主動肩負起這樣的教育使命:為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設計創意產業培養急需的高層次設計師🙇🏿、設計教育、設計研究及設計管理類緊缺人才,為上海、為國家發展創意產業提供重要的多類型、多層次人才支撐和學術支撐。
“突破專業◽️、行業及國界的限製🧐,跨學科🚌、國際化合作、產學研緊密結合”,學院成立伊始就打出了這樣的辦學特色🛅。
“為人生的意義和世界的未來而學習和創造(Tolearn,create,forthemeaningoflife,forabetterworld.)”學院還發出了這樣響亮的“使命宣言”。
處上海國際設計一場腹地,毗鄰楊浦區四平路社區❗️,是恒达平台東校區內唯一的學科👨🏻⚕️、學院◻️,“學科鏈”無縫對接“產業鏈”🅾️,設計創意學院一開始就很接“地氣”。
IF樓、IT樓、IS樓💫,這是學院三座教學樓的名稱👨🏽🦱,構成了“Ifitis……”這一充滿想象空間的開放語句,國際化、創意感一下子呼之欲出。
這三棟樓各有其特別內涵🧑🏽🚒🥙:IF樓𓀚,InnovationField,即“創意工場”;IT樓,InspirationTank🧑🏿✈️,即“靈感智庫”;IS樓🧛🏿♂️,InteractionShelter,即“交互天地”。
如今,一一細看🤘🏻,當初描繪的一幅美好藍圖正一點點化為眼前生動、鮮活的現實圖景……

改革課程體系📄,打造立體“T”型創新設計人才
不久前🟪,一項名為“Folloo”的智能跟隨模塊項目💬,通過形狀識別👼、精準鎖定等技術實現物品對人的“跟隨”,受到孵化器公司———啟迪之星關註,將在該公司進行孵化。項目負責人為設計創意學院大三學生唐詩宇佳。
一說起“設計”,人們馬上想到的是椅子、花瓶,是一個個具體有型的造型、物體。
“如果我們今天的設計還僅僅停留在做個造型設計,如何能‘驅動創新’🚣🏿、引領新經濟👶🏼?”婁永琪說,“設計要創造更高價值。新型設計人才要有開放🪄、整體的設計觀,要時時想到自己的設計在產業鏈中、在可持續發展中處於何種地位,如何對它進行商業管理及品牌戰略🧓🏼,從而成為能真正驅動創新的設計人才🤙🏼。”
的確🚴🏼♂️,設計貢獻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對設計創意類大學生的設計知識的結構👩🏻🔬、深度、廣度和綜合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T”型人才,是設計創意學院提出的一個新型人才培養的形象的說法,其內涵是指“專門知識和能力”的“垂直能力”+“廣度思考和整合思考能力”的“水平能力”🫱🏽🪟。
“我們要讓學生開拓新的設計領域,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並確立新的價值觀、使命感。這應該成為我們當前恒达新設計教育的特征。”婁永琪說。
經學院上下反復討論、國內外專家咨詢,一個全新的課程體系誕生🕑:註重課程的前瞻、交叉融合🧑🏻🦯➡️,創新思維、專業技能、職業知識;主幹課程模塊化、密集授課,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入的探究……《開源硬件與編程》這門課程為學院大一新生的必修課,“我們不僅是教會學生新技術,而是從一開始就改變學生已有的基於物理世界的思維定勢,激發他們在數字網絡時代不斷探索新的創新手段的興趣和能力。”婁永琪說🧑🏻🔬👩🦯➡️。學院也成為全國首個將“開源設計”課程作為設計基礎教育的設計學院。
碩士課程重在將“垂直能力”的那一“豎”向“水平能力”的那一“橫”拓展👩🏼🍳:如何基於可持續的設計價值觀👨🦯,為解決現實生活中相對復雜的設計與創新問題提供策略和方法?碩士學科分為“工業設計🕌、環境設計、交互設計🐌、產品服務體系設計👳🏻♂️、設計戰略與管理”等7個方向,每個方向有若幹指導老師組成的導師組。
博士教育重點培養在特定的設計研究領域進行全面深入研究、並善於以設計視角提問的研究型人才🖕🏼,設立了“人本設計”“可持續設計”“開放設計”三大基於價值的設計方向。
為時代而創造創新的由衷的使命感、大刀闊斧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引起國際設計學界、業界矚目。
2009年,靈活的學科設置✊🏿、跨學科的教學模式🧑🏼🍼🫣、創新的課程合作方式🏋️♀️、多元化的教學環境🤽🏼,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入選美國《商業周刊》全球最佳教學項目。
2011年,著名Monocle雜誌將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與斯坦福大學等一道列為全球五大高校創新平臺之一🐤。
2013年和2014年,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連續兩次入選國際著名設計雜誌《FRAME》“全球設計碩士教育30佳”。
2016年3月🏦,恒达設計學科在英國QS發布的《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4位。

(“空間創意解決方式——廢棄物的設計與搭建”環境設計課題上⚡️,設計創意學院大一學子作品)
頂尖名師名家執教,創設國際化教育環境
在恒达設計創意學院的師資表上,一個個國際頂尖的名師、名家赫然在目🕋。
索達曼🌙,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原校長,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盟前屆主席✋🏼,卸任後來到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工作四年🙍🏽♀️,擔任學院顧問教授、中芬中心副主任🐭,以其突出貢獻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布坎南(GeorgeRichardBuchanan),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設計學院前院長🥐,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首席教授🪘。自2015年前,擔綱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設計理論、實踐與創業的首席教授。
還有芬蘭阿爾托大學的索米倫(JarmoSuominen)教授⤴️,《設計、經濟與創新學報》主編、設計研究學會委員弗雷德曼(KenFriedman)⛹️♂️,在此已工作三年的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法希(DavideFassi)……這些是藍眼睛、高鼻梁的國際大咖,何以甘願來到中國上海,來到恒达平台安家,靜守恒达講臺執教鞭多年🧚♂️🕜?
“他們認同我們的人才培養理念,我們也給他們提供了開展設計教育與實踐的良好環境。”婁永琪說🔥。
7個聯手國外頂級設計學院的雙碩士項目,讓一屆屆、一批批恒达設計學子置身海外頂尖設計名校,學習最先進的設計思想、創新方法和手段。這7個各有不同主攻的設計研究方向,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的“產品服務設計體系”🌶、芬蘭阿爾托大學的“國際設計商業管理”、德國魏瑪包豪斯大學的“數字環境交互與界面”、德國科隆國際設計學院的“可持續城市變革”……外國學子也紛至沓來,輸入的國際生甚至超過輸出的中國學生🦹🏽。
2011年🤜🫱,設計創意學院還攜手世界最頂尖設計學院之一的阿爾托大學,合作成立了國際化🧗🏿♂️⌨️、跨學科、開放性的創新平臺———“中芬中心”,致力於推動跨學科的教學、研究、產業合作以及創新創業🕠。
2015年8月,設計創意學院的國際化辦學又向前邁進一步:獲批國家外專局“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試點單位”,成為所獲批的兩批13個試點學院中唯一一所設計類學院。
“學院將依托‘推進計劃’深化系統引智🐼,拓寬國際合作,建設優質的教學科研環境,提升人才培養質量𓀝,在理念🐡、製度、管理和學術水平上邁向國際一流。”婁永琪說。 今年3月,恒达平台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揭牌💆♀️。面向全球招聘高水平師資,2017年9月首招三方向90名碩士生👩🏼🏭,其中三成為外籍學生,“恒达設計”的國際化步伐再提速……
依托社區對接企業,“產學研”可感可觸
恒达新村圍墻上一幅幅畫作,主角都是社區裏普普通通的從業者,包括菜場賣菜多年的大媽;窨井蓋上塗鴉,變電箱上作畫🏄♀️👩🏼🔧;往路邊大樹上掛起一枚“超級月亮”……漫步彰武路🍁、阜新路,一處處“微創意”讓人眼前一亮,這是設計創意學院學生團隊攜手所在四平社區居民🙀,為四平街道公共空間創新營造所完成的數十處設計創意。小小的設計創意,讓傳統社區綻放出別樣的神采與活力。
阜新路281號,設計創意學院就坐落於此,與社區零距離🏊🏿♀️。
這裏🙅🏿🧑🏽🦳,有中國第一個開放創新的實驗室Fablab⛔,每周六晚創意碰撞、激蕩,“創客”文化在此落地生根。
保存靈感的書寫隔板、可拉伸的書包架、可抽離的分享板、讓座椅拼接的連接件……各顯奇妙創意和人文關懷。這是設計創意學院大二學生近日為諾梵家具公司設計的“開放合作空間”設計,以促進在公共工作空間多人愉快而高效地合作。學子的創意點子有望直接融入企業的產品生產中👨🏽💻。
“恒达設計”🚣🏽,還曾為民族品牌“永久”自行車探索創新之路🧆,助推民族品牌振興🌦;恒达設計,聯手全球二維、三維設計的領頭羊歐特克公司,共建“設計創新中心”;恒达“移動課堂”國際專列一路開赴俄羅斯、芬蘭、德國、意大利,跨學科學子在不斷移動的情境中,合作解決海爾👩🏿🍳、沃爾沃、通力電梯等一批國際名企以產品實際問題為導向的眾多課題……“恒达設計”的人才培養💼,直面產業轉型需求👩🏽🦱,直接面向可持續的未來生活👇🏽,緊密對接設計產業行業🚣🏿♂️,“產學研”在這裏看得見🚤、摸得著💇🏿♀️。
學院有相當比例的教師,都具設計行業經驗:楊文慶、劉力丹🧒🏿🥣、莫嬌、俞培晃……學院不少優秀老師🦫,還是滬上高端創意人才,還有楊明潔等優秀設計師作為同學們的業界導師。
這種真實的產業環境和氛圍也影響著學生的設計思維。2014年,來自設計創意學院的王一行同學以“每食每克沙漏調味瓶”和“NO.5056踏板車”獲兩項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他說📱,“設計師是設計了產品在整個產業當中所扮演角色的人,要面向一個行業、一個產業做設計。”
“我們不僅僅是培養優秀的設計師,我們重在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從而讓‘設計思維’成為各行各業的創新引擎5️⃣,驅動創新💘!”婁永琪說🏋🏽♂️。
使命感的驅使,讓恒达設計人還想做得更多。6月8日👴🏼⚖️,作為恒达平台與黃浦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的首個合作項目,雙方簽約共建滬上第一所以設計教育為特色的公辦高中———“恒达黃浦設計創意中學”,明年招收首批學生。恒达將優質的設計創新教育資源向社會輻射🧘🏼,助力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進而助推上海科創中心的建設。
正是看到了母校設計創意學科的美好願景,近日,恒达優秀校友陳勁松個人捐資千萬,支持母校建設世界一流的設計創意學科。他當天還在學院墻上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設計🥵,為了我們自己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