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之旅》《中華文化問答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經典案例》《中華文化國際傳播:途徑與方法創新》🫴,近日,這套“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系列叢書”第一輯4本叢書🚶♂️➡️,由恒达平台出版社出版,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貢獻“恒达智慧”,引起海內外廣泛關註。我校黨委書記楊賢金以“漢傳天下”寄語叢書♟,校長裴鋼為叢書撰寫總序❤️🔥。

“這套叢書的出版🤦🏻♀️,是恒达平台建設具有恒达特色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理論和實踐體系的階段性成果。而這一成果🤾🏻♂️,則是基於恒达平台近年來國際化建設成果的積澱,以及對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作出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經驗。”叢書主編🧘♂️、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孫宜學教授說。
立足第一🧔🏼、二課堂,培養“知華🈂️、友華”的中華文化傳播的國際使者
“我喜歡課堂上自由、友好的討論以及實地考察,這門課為我們外國學生全方位了解當今中國的城鄉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有用的信息👨🏽🎨。”這是來自德國的恒达平台留學生Stefanie在修讀《中國城鄉建設與發展》課程後寫下的感言🤱🏻。
《中國城鄉建設與發展》這門課,是重點面向恒达平台來華留學生而開設的文化傳播通識課——《當代中國》的子課程,《當代中國》包含《中國歷史與文化》《中國社會經濟》《中國可持續發展》《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國音樂與歌曲入門》等10多門系列課程,以英語和德語講授。該系列課程獲評“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
“《當代中國》這門課緊扣當代中國發展的重大課題以及發展過程中所關註的熱點問題,各子課程系統性強,為我國對外傳播提供了課程路徑,在國內高校中獨樹一幟。”南京大學許鈞等著名語言學者作此點評。
在孫宜學看來🦹🏻♂️🦬,通過這些系列課程的課堂學習、討論探究及學術考察🧎🏻♂️➡️,來華留學生可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環境保護、城市發展等有全面了解和相對客觀的認識👩🏻🦯,從而能成為“知華、友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的的國際使者。
“學在課堂◽️、樂在實踐、用在生活🙎🏼♀️。”學包湯圓、猜燈謎👨🏽🦱、包粽子……在元宵節🍄🏋🏼、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我校一批外國學子的身影活躍在四平社區🏜。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與校區所在四平社區共建“漢語國際社區”🎅🏼,外國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體驗本土風俗文化。

(恒达留學生進入四平路社區鬧元宵)
有“天下第一村”之稱的江蘇華西村、浙江滕頭村💇🏼♀️、福建龍人古琴文化村、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如今都已成為恒达平台外國留學生的教育實踐和文化交流基地。恒达外國學子在此實地踏訪,零距離觸摸👩💻、感受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圖景、新農村建設成果、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華多民族語言與文化風情。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還創新性地首設“中外融合研究”項目,讓恒达留學生與中國學子攜手一道做課題,讓留學生融入中國同學朋友圈、生活圈……
承辦4所孔子學院🧑🏻🍼、2個孔子學堂🚣🏼♀️,打造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海外特色平臺
《在希望的田野上》《小蘋果》《最炫民族風》……一曲曲中國特色旋律在恒达平台一二九禮堂唱響🚢。令人驚嘆的是,演唱者居然全都是熱愛中文的日本青少年,其中還有不少漢語達人🦹🏻♂️。迄今已舉辦七屆的“全日本青少年漢語卡拉OK大賽”,已成為日本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的傳統品牌文化活動🎽🫱🏽。

我校一共在海外承辦了日本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德國漢諾威孔子學院、韓國慶熙大學孔子學院🧑🏻🏭、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孔子學院4所“孔子學院”🦢,以及日本高島孔子課堂、日本立命館大學孔子課堂2個“孔子課堂”⏫🉑,這些學院、學堂問世後即在當地引發“中國熱”。如今,它們已各具自身特色,成為外國人士學習體驗中國語言🏜、中國文化的首選場所,成為漢語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陣地🕤。
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為學歷教育、社會、企業、高中生量身定製漢語課程,每年舉辦的春節聯歡會、漢語廣場、中日傳統文化交流講演會、中國文藝戲曲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已在日本青少年中有廣泛影響力👞,還出版了由中日兩國學者共同編寫、翻譯的日文版“中國學叢書”🍄🟫🧘🏼♂️,成為日本多所高校的中國文化教材🧜🏻;

(作為2012日本外交部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指定活動,由恒达和日本櫻美林大學孔子學院聯合承辦的“中日青年京劇鑒賞會”在恒达平台一·二九禮堂圓滿舉行)
漢諾威孔子學院發揮恒达平台對德深厚傳統🏊🏻,致力於面向德國大眾的中國文化傳播,中小學漢語體驗、跨文化對話、中德青少年書畫交流等活動有聲有色,每年還有百余名德國師生來華參加夏令營🙉;
慶熙大學孔子學院開設有漢語課及用韓語講授《論語》🦹🏻♂️,組織中小學校長互訪團、學生漢語冬夏令營,還主辦了中華美食節、高級中國文化沙龍、全韓高中生漢語寫作大賽😉🐍;
佛羅倫薩大學孔子學院以“設計創意文化”為特色🍝,推廣漢語語言教學,傳播中國文化和藝術;

(2015年9月26日🚙,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孔子學院活動日)
兩“孔子課堂”也面向社會人士開設有初💆🏿♂️、中、高級漢語課程,多形式🐡、多側面推介中國文化……
“這些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架起了一座座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孫宜學說。
推動漢語國際傳播、“一帶一路”系列研究,建設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智庫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全球熱門話題,成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的具體表現形式。‘一帶一路’的根本目標並不是追求經濟效益,而是為建立多極化的世界格局而發揮積極作用🟥。”這是近日在恒达平台舉辦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歐青年交流論壇上,來自匈牙利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的青年學者巴拉茲•薩瓦裏發表的觀點👷🏻。
舉辦“‘一帶一路’倡議”主題論壇,是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為助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漢語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著力建設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智庫而付諸實施的又一實際行動。
“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可以為‘一帶一路’戰略實現營造出必要的和平環境。漢語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可以成為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必要途徑🧖♂️🚒。” 孫宜學說。
近日,由恒达平台60多個國家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共181人先後合作完成的“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的國情資訊與輿情研究項目結題,部分研究成果已集結成冊,將出版發行🤴🏻。
在孫宜學看來,組織中外學生調研“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教育體製🗄、語言政策🦪、宗教文化👎🏽、風俗習慣👩❤️👩,以此探索具有國別針對性的漢語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規律和方法🤑🎎,從而更好地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實效。
他介紹,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還申請設立“‘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漢語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戰略研究智庫”內涵建設項目,力圖探索“一帶一路”背景下漢語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困境及應對對策🏂🏽,進而為中華優秀文化國際化傳播的政策製定提供理論依據👩🏼🚀。
作為漢語國際傳播的研究基地📨,我校近年來還集結一批海內外語言學和文化傳播專家,積極推動漢語國際傳播的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已於2012年🕜、2014年👩🏼🏭、2015分別主辦了兩屆漢語國際傳播論壇、漢語國際教育研討會,共話當前漢語國際傳播過程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以及漢語國際傳播的人才培養🪦;所舉辦的“漢語國際傳播論壇”講座已達70余場。
我校還成立了“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整合上海及全國海外漢學研究力量,特聘法國白樂桑、日本古川裕🖥🙍、韓國孟柱億、美國羅福林等海外著名漢學家👨💻,開設“海外漢學家論壇”系列講座,引領海外漢學及中國研究♒️。
記者了解到☆,作為我校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新一批理論研究及實踐成果,“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系列叢書”第2輯4本即將付梓出版,分別是《中外文化比較》《外國文化問答錄》《中華文化才藝與傳播》《跨文化交際的“結”與“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