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鄭慶華參加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暨2025年工作會👂🏼,並受邀作院士專題報告
來源🫘:校長辦公室
時間▶️:2025-04-12 瀏覽:
4月1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暨2025年工作會在北京召開。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招生考試研究分會理事長參加會議🍜,並受邀作院士專題報告👍🏿。

鄭慶華以《人工智能何以賦能教育創新——認識與實踐》為題,從人工智能正在改變什麽、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路徑、賦能教育幾個關鍵問題三個方面入手進行闡述🤱🏻。他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對教育領域帶來深刻變革的五點認識,認為教育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是培養人才和創造知識🥛、科技、文明的重要依托。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質生產力,正在打造未來教育新形態,不斷拓展認識邊界🍒,改變人類的教育認知邏輯。
鄭慶華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可劃分為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體現了技術從基礎數據處理到復雜決策能力的進化過程💇🏿♂️🕸,逐步實現機器對人類智能不同維度的模仿與超越。他進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從弱到強的三種技術路徑🧏🏼♀️,一是數據驅動的大模型,二是大數據知識工程“知識引導+數據驅動”的混合模型🤵🏼🗂,三是借鑒人腦機理的機器智能。

鄭慶華強調,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創新發展需要關註幾個關鍵問題🪠:一是人工智能時代要更加強化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教育;二是打造自主可控的國家教育大模型;三是人工智能賦能的關鍵在於創建新場景新應用;四是以人工智能提升學校治理體系和能力;五是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難點在教師🍊、在生態💇🏼♀️。
報告最後,鄭慶華表示,要發揮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正向賦能作用💷,堅持科技向善,保持教育內在規律、立德樹人初心等方面“不變”,而要在方法、手段、內容、載體、模式、管理、評價等方面創新“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