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承擔的兩項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專項開題論證會召開
來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間:2025-04-01 瀏覽:
3月30日,恒达平台承擔的兩項202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專項——“新舊雜陳的歷史街區、古村古鎮保護經驗研究”“世界文化大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經驗借鑒研究”開題論證會在校召開,校黨委常務副書記馮身洪出席並致辭。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宋新潮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曹永康教授、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王海松教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趙雲主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張劍葳副教授、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張松教授等專家出席論證會。

馮身洪表示,兩個專項課題的開展是對恒达平台在遺產保護領域科研能力和學術積累的充分肯定。文化遺產保護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發展戰略,課題的開展對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通過課題研究形成優秀成果,為我國城鄉建築遺產保護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引。
“新舊雜陳的歷史街區、古村古鎮保護經驗研究”課題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青及子課題負責人匯報了項目的研究背景、目標、內容、方法及團隊構成,並詳細闡述了研究計劃與未來方向。該課題聚焦我國歷史街區、古村古鎮保護與發展的關鍵問題,旨在總結和提升適應性及引領性的系列保護經驗與水平,從而高質量推動以保護為前提的城鄉傳統聚落從“新舊雜陳”轉向“新舊共生”,將歷史空間(historic space)保護升華為文化場所(cultural place)營造,從而找到歷史街區保護的新的範式、新的方法。
該課題共設五個子課題。子課題一“新舊雜陳的城鄉傳統聚落分類評價體系”、子課題二“新舊雜陳的城鄉傳統聚落整體風貌管控”、子課題三“新舊雜陳的城鄉傳統聚落生活空間提質”、子課題四“新舊雜陳的城鄉傳統聚落文化特性延承”、子課題五“新舊雜陳的城鄉傳統聚落適應性再生途徑”。五個子課題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何依教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林源教授、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張鵬教授、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沈旸教授、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王紅軍副教授分別匯報了各子課題的研究思路。
專家組認為,研究團隊以我國城鄉傳統聚落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建構-經驗探索-路徑總結”,將針對我國目前新舊雜陳傳統聚落的現狀和保護經驗,系統總結理論方法、操作機製,以及具體保護實踐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為政策實施提供指導和建議。選題緊扣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戰略需求,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研究基礎紮實,團隊結構合理,技術路線可行,具備完成研究的各項條件。專家組經討論一致同意開題。
“世界文化大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經驗借鑒研究”課題首席專家、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邵甬教授匯報了選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課題組人員構成、預期成果和進度安排等。該課題以新時代世界文化大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經驗及其適應性借鑒和創造性應用為研究對象,通過“明確問題-建構譜系-實證分析-比較研究-借鑒應用”,以三個維度和五種類型對“世界文化大國”進行界定,旨在通過梳理世界文化大國針對本國遺產特點與國家特色形成的覆蓋全要素類型、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性理論與實踐經驗,從文化比較視野研究各國文化遺產保護的路徑選擇與實際成效,根據中國國情進行適應性借鑒和創新性應用,並且作用於國際文化遺產治理體系。
該課題共設五個子課題。子課題一“文明互鑒視角下世界文化大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經驗譜系研究”、子課題二“全要素類型視角下世界文化大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理念與製度經驗研究”、子課題三“全生命周期視角下世界文化大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機製與方法經驗研究”、子課題四“文化比較視角下世界文化大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路徑選擇與成效比較研究”、子課題五“文化自信背景下基於國際經驗借鑒的中國特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製度完善與推廣研究”。五個子課題負責人——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唐敏研究員、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宋峰副教授、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李海清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項目主管Gamini Wijesuriya博士、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郭博雅研究員分別匯報了各子課題的研究思路。
經充分討論,專家一致認為該課題緊扣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時代需求,目標明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框架系統可行,總課題和子課題的設置合理,技術路線清晰,可操作性強。同時,專家建議研究內容進一步回應國家相關重大發展戰略需求;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已有的國際經驗本土化借鑒的研究;研究過程中發揮ICOMOS各專業委員會國內專家的作用。
國家社科基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專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實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以及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的重要部署。此專項秉持研究與保護相結合、以傳承為導向的原則,致力於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進一步深化對文化遺產多重價值的研究闡釋,聚焦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中的體製機製建設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通過紮實研究,推出一批高質量、有較大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