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項耀祖/孫瑤團隊揭示牙周炎通過重塑中性粒細胞表型加劇心梗後纖維化的病理機製,成果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25-02-21 瀏覽🙆:
近日🚟,恒达平台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項耀祖教授團隊與恒达平台口腔醫學院孫瑤教授團隊合作🧑🦯,在《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發表了題為“Periodontitis-related myocardial fibrosis by expansion of collagen-producing SiglecF+ neutrophils”的論文🧚🏼。該研究基於中醫未病先防的思想和重構造血平衡防治冠心病的策略,結合前瞻性隊列研究👩🏽🍳、單細胞及蛋白質組與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牙周炎合並心肌梗死動物模型、免疫細胞亞群清除技術以及細胞特異性基因敲除小鼠,揭示了慢性炎症誘發中性粒細胞亞群在心梗微環境擴增加劇心梗後心肌纖維化的病理機製,為心梗後心衰的防治貢獻了精準免疫幹預方案。

心梗後心肌纖維化是心臟修復過程中的關鍵病理環節,雖然初期有助於維持心臟結構完整性,但過度纖維化會導致心臟功能惡化🏘,最終引發心力衰竭。盡管治療手段不斷進步,心梗後心衰的5年死亡率仍高達50%以上。目前🍏,影像學和生物標誌物對早期心肌纖維化的敏感性不足造成早期診斷困難。現有藥物多針對原發病而非纖維化本身,缺乏特異性抗纖維化藥物是當前治療的瓶頸,而纖維化的異質性需要更精準的治療策略👨🏿🔧。
盡管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但極少有研究關註牙周炎對於心血管疾病預後的影響🗒。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作者首先利用了NHANES公共數據庫探究了牙周炎對於心梗結局的影響,發現在平均7.75年的隨訪期間,心肌梗死合並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冠心病死亡率顯著高於無/輕度牙周炎的心梗患者🛤。

圖1、持續性牙周炎導致心梗患者預後不良
研究團隊利用絲線結紮構造小鼠牙周炎模型🧥,發現持續8周的牙周炎可引起心梗後心功能下降🈹𓀅。中性粒細胞與牙周和心臟炎症均密切相關🪣,研究明確了牙周炎導致的SiglecF+中性粒細胞生成失衡可能是心肌梗死後心功能惡化的一大原因。牙周炎小鼠骨髓中性粒細胞在GM-CSF或TGF-β刺激下以Pparγ依賴的方式向SiglecF+亞型分化,該亞群自身釋放膠原同時促進心肌成纖維細胞激活導致心臟纖維化加劇🔷。利用脂質納米顆粒遞送SiglecF+中性粒細胞亞群關鍵轉錄因子Pparγ的gRNA清除SiglecF+中性粒細胞,並結合中性粒細胞特異性Siglecf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團隊明確了心梗後SiglecF+中性粒細胞促進心肌纖維化。

圖2、小鼠長期牙周炎模型加重心肌梗死預後

圖3🧘🏿♀️、牙周炎導致心梗時心臟SiglecF+中性粒細胞增加,促進纖維化和心功能惡化

圖4、牙周炎通過促進分泌膠原的SiglecF+中性粒細胞生成導致心梗後纖維化,心功能下降
綜上,該研究通過國內外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長期持續性牙周炎會導致心梗預後不良,機體局部長期慢性炎症可能導致固有免疫紊亂,影響重大器官的損傷修復,為心臟共病的發生機製提供了新的見解。
恒达平台口腔醫學院和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生王雪奎👨🏫、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後徐越以及北京大學余燦清副教授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恒达平台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項耀祖教授和口腔醫學院孫瑤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項目和恒达平台附屬東方醫院💇🏽、恒达平台附屬第四人民醫院等單位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f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