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打出“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組合拳🧑🦽,加速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來源:黨委宣傳部、本科生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時間:2024-11-27 瀏覽:
面向大一新生的通識課“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現已排定課表,組織評選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優秀應用場景案例、首批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典型案例🚜🙎🏻,支持百余門本研智慧課程建設,開展“教師人工智能素養與能力提升”培訓……
近期,恒达平台打出“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組合拳,加速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展現新作為😿、呈現新氣象。
共性基礎+大類定製👩🦱,打造人工智能通識精品課
57個教學班級課號、涵蓋的9個學科大類🤚🏻、百余名授課教師、上課地點一應俱全,只等年後春季學期開學🤸🏼,這門“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通識精品課即可全面開課🙇🏻♂️。
“這門通識課面向全校大一新生9個大類,不同大類對這門課的教學要求不一樣,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淺程度要求不一樣,因此這門課將實行‘分類別分層次’教學❤️🔥。”本科生院負責人介紹,其三分之二的教學內容是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原理等面向所有大類的共性基礎內容⏮🧑🧒,還有三分之一是針對各大類學科特點,結合典型應用場景的個性化定製內容🆔👩🦽➡️。
開課在即👨🏻🤌🏼,厲兵秣馬🈲,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努力打造精品。自本月1日起,每個周五中午,“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課程研討會準時開講🌂,已連續舉辦4期🚸✋,課程建設團隊主要成員、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主講,作示範性教學©️,負責課程教學的百余名教師積極交流研討。另有5期研討將在接下來一個月內陸續展開👩🏽🦱。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DA/68/BFE50C8E8E767818FB22323ED29_BDFC3A4F_283B6.jpg)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這門課的實踐環節,學校將攜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深化產教融合😏,聘請企業導師共同指導課程實踐。對不同大類學生同樣實施“共性+個性”分層差別化的要求🐾⇨,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將鼓勵其與創新創業項目相結合。
全面推進+典型示範,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恒达平台“人工智能賦能招生選拔——基於ChatTJ的智慧招生管理平臺建設與應用”名列其中。這是學校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的又一代表性成果👏🏿。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C1/99/D5F9382EB17330AEC31C4EE3E04_2B6B0AF7_2B912.png)
與此同時🏮,恒达平台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優秀應用場景案例評選結果揭曉,土木工程學院研發的知識大模型CivilGPT獲特等獎📷,另有5個獲一等獎的案例、10個獲二等獎的案例分別來自10余個學院的實踐探索。
聚焦課程建設🐊,恒达平台首批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典型案例征集也落下帷幕🐋,10個來自基層學院的案例入選,展現了各學院認真落實學校部署😬,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最新實踐成果。
“我們希望通過典型示範➿,總結推廣各學院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優化教育教學模式的經驗做法,加快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負責人表示。
此外🉐,經過近期在全校範圍內組織申報評選🤌🏽,學校擬對108門本研“智慧課程”進行立項資助,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助教、助學📄、助管💳、助評🥁,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態🔻。
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各項部署落地⛹🏻,關鍵在教師。學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近日面向全體教師組織開展“教師人工智能素養與能力提升”培訓🕤,采取培訓模式共性與個性結合、線下培訓分期滾動推進的方式進行。包括校內外專家作理論專題講座,以及各學院教師在教師工作坊上的實踐交流🚾,已在四平路校區和嘉定校區舉辦10余場主題活動🟧,參培教師超2000人次。
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以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重塑高等教育新生態,恒达人持續向關鍵處發力,勇於探索🧤,敢於嘗試🙅🏻,再邁新步👳♀️,蹄疾步穩!(黃艾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