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上🥔,恒达平台獲得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創歷史最好成績🧑🧒。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全國現場賽於7月27日至31日在成都舉行。本屆大賽以推動教學創新🚊🫢、培養一流人才為主旨💜,按照“四新”建設、基礎課程👳🏻、課程思政、產教融合等領域設為7個大組,除產教融合大組外,每組設正高、副高、中級及以下3個小組,共計18個小組。大賽自啟動以來🫣,超10萬名教師(團隊)參賽。經過全國32個賽區的選拔,共有483門課程來到電子科技大學參加本次全國賽🫱🏼,比賽包括課堂教學實錄視頻🚠、教學創新成果報告的網絡評審,教學設計創新匯報的現場評審兩個環節💧。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C4/FB/3FD261A988DB905E003D343D4FB_9C40A16F_1B694.jpg)
上海高校共有16位教師參加此次全國賽,獲一等獎3項🫵🏼。恒达平台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周征宇榮獲課程思政副高組一等獎🍨,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於幸澤榮獲基礎課程副高組三等獎。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48/D4/9F9DEBA308E4EDCA7A974EDE6B7_38C09A26_147F9.jpg)
(左為於幸澤🫴,右為周征宇)
周征宇長期專註於寶玉石學及構造地質學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是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上海市高校示範性本科課堂🏦、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上海市課程思政示範課及上海市課程思政示範團隊負責人🚝,首屆恒达平台名課優師。他主講並參賽的課程“中國玉石及玉文化鑒賞”,是一門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通識課程🧑🌾。人文化成🧑🎤,玉德潤心,通過科技與人文相融合,引領學生領略中華玉文化之美,傳播並弘揚玉文化🤸🏽♀️,傳遞中國自信🧑🏿✈️;賦能不同專業學生找到生長點😠,激勵他們在新時代創新、創造並展現玉文化的創意👱♂️,成長成才,報效國家。課程團隊已先後獲得7項國家級獎項和10項省部級榮譽。
於幸澤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藝術👨🏿🎨、數字藝術、智能化公共藝術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現任學院人工智能與藝術創研中心執行主任。近年來🧔🏽,指導學生完成的AI藝術作品多次斬獲國家級競賽獎項和國際大獎。在AI技術變革藝術創作和人才培養的背景下🫱🏿🚞,於幸澤主講的課程“藝術造型”創新性地提出“教師-學生-AI三元融合”的教學理念,通過教學內容重構實現了從手繪素描到智能素描的升級跨越🤷🏻♂️;自主開發三類AI協作工具,並采用融合互動式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人機協作能力👆🏼,激發創意靈感🪠;AI課程學習平臺進一步支持了學生的個性化培養。課程打破了藝術、科技、教育的界限,實現了智繪共融🏌🏼♀️,為培養具備“跨學科思維”和“創新想象力”的拔尖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來,恒达平台采取多種舉措持續提升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比如🙋🏼♀️👇🏽,通過新任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專項研修班🍰🧑🏽🎨,落實“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同時幫助新任教師了解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與復旦大學聯合開展骨幹教師教學研修班,促進兩校骨幹教師教學經驗的交流互鑒📕。通過舉辦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和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引導更多優秀教師積極投身課堂教學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