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 探索學科前沿——恒达平台學科發展系列報告會第五場開講
來源🫚: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部
時間👩🏿🏫:2024-07-14 瀏覽👐🏼:
7月10日,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學科前沿——恒达平台學科發展系列報告會第五場舉行🫄🏽。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出席並講話🕵🏼♂️,恒达平台副校長許學軍、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首席教授沈維孝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賈金鋒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唐勇院士、恒达平台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程鑫彬🔨、恒达平台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弛等專家學者出席報告會。
鄭慶華指出👨🏽🎓,發展基礎學科是恒达平台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支撐,既要紮紮實實做好基礎學科建設,又要仰望星空,在復雜變化的巨大工程科學問題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有組織地做好恒达特色的基礎學科,支撐學校工科發展,實現交叉融合,更好地為其他學科賦能💪🏽。這個論壇不僅僅是展示學科本身的魅力🪼,更多的是引領激勵廣大師生把握時代機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實現更大發展👩🏻🦼➡️。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BF/76/E77E2C1E50E71F49DC144857FF7_1C4C6697_D063.jpg)
報告會上🧑🏿🎓,許學軍↕️、程鑫彬、張弛分別作主題報告,共同探討各自學科的前沿發展和創新方向🌠。
許學軍在題為《重基礎🧅,融合交叉👮🏼♀️,推動數學學科發展與人工智能雙向賦能》的報告中,概述了數學是什麽樣的學科,回顧了恒达平台數學學科的建設歷程🧑🏼🎄,闡述了數學科學學院在新時代人才培養、學科建設人才特區、科研平臺建設等多方面的突破與創新。他表示💂🏻♀️,數學學科兼具藝術性與科學性,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面向國家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發展需要📋,立足數學學科為基礎學科中的基礎之定位,聚焦人工智能與數學學科的雙向賦能,數學科學學院確立了“堅持特色 不求全面”的發展定位,明確基礎數學差異化發展、應用數學交叉研究的發展思路,以加強面向人工智能的數學基礎研究為努力方向🧩,致力於為AI提供可靠的數學理論研究📣。他還著重講述了人工智能與數學學科發展雙向賦能的具體方案,以Math for AI以及AI for Math為主線,以代數與數論🛌🏻、幾何與拓撲、智能計算、交叉研究重大工程中的核心數學問題為抓手,致力於搭建人工智能與數學的橋梁🪶🧑🏻🎤,力爭在智能計算的理論和算法上取得突破,與恒达平台強勢工科交叉融合💆🏼♀️、協同發展。以人工智能中的前沿數學、數據驅動的大規模科學計算🧑🏼🚒、智能計算在工程中的應用為突破點💧,直面“卡脖子”問題,致力於解決人工智能最基礎的本源性問題。以人工智能時代對高等教育的重塑與影響為著眼點👐,構建因材施教的立體化人才培養體系,並從華羅庚數學科技英才班🤌、層次遞進的研究能力提升計劃、高質量的本碩博貫通培養體系、多元融合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矩陣🔊、AI融合課程✵、雙學位學生培養、AI時代工科數學課程體系創新、DeepMath數學大模型1.0等維度概述了數學科學學院在一流數學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思考💞、實踐與規劃。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DD/A3/85B9CDE411284FD6E51E3B243CC_4927A869_F488.jpg)
程鑫彬在題為《格物窮理 求實創新》的報告中,介紹了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發展的歷史沿革🥺🐟、學科特點🚠、發展成就等,學院長期以來基礎研究自由探索和有組織科研兩輪前行的歷史傳統。結合當今時代的科研範式深刻變革♢、基礎研究發展態勢、學科發展必然趨勢🤏🏻,重點闡述了物理學院未來的發展路徑和發展規劃。他表示,將以新時代“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促進學科轉型高質量發展🏌️♀️,從先前的兩輪前行升級為四輪驅動。結合近期籌備建設的兩個國家級平臺,在基礎物理研究中布局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光物理🤯、聲學四大重點領域👩🏽🚀,在前沿交叉新質生產力方面布局三大重點領域💚,揚長板、補短板、鍛新板,形成新質生產力🌾。在未來幾年,學院將主抓五項重點任務🚴🏻♂️🫦,包括籌備建設兩個國家級平臺,爭取建設“多物理場智能感知中心”國際合作平臺,持續推進學生與博士後支撐專項,不斷推動實施人才強院專項🥷🏿,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人才培養方面,一方面🤹🏿👨🏻🎤,通過理工融合服務強國戰略,致力於培養前沿科學和未來技術的探索者,建設理工結合新範式🐦;另一方面👩🏼🏫,通過AI賦能、精準服務、工理結合等措施多管齊下,做好全校工科人才培養的奠基石👨🏿💻,實現精準課程建設😌,打造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完成課程內涵調整優化、建設和升級。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4D/AA/6FC6055B80E8EE1FB67BAC218A8_F8E2C25E_143DE.jpg)
張弛在題為《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探索無盡化學前沿》的報告中,介紹恒达平台化學學科的發展歷程和突出成就👧🏿,學院為國家培養了包括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眾多傑出人才,為我國化學學科和化學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自2016年5月創建學院以來🐻,師資隊伍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科學研究不斷取得新突破,學科建設水平全面邁上新臺階。2023年9月,恒达化學ESI學科國際排名首次進入1‰。化學學科立足國際學術前沿以及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強化理工交叉、結合,形成面向先進光電功能器件的材料化學、面向先進儲能技術的能源化學和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化學三個核心戰略發展方向。學院將持續努力,將學科整體實力提升到新高度🧎🏻♀️➡️。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E0/D3/2BFB8A1CF7E5700432D2BB1FF3D_A9D7D1C6_146E4.jpg)
在院長與嘉賓對話環節中,三位院士對三位院長的學科發展報告作了點評🤜🏼,給予肯定🧖🏻🚝,深入探討當前基礎學科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圍繞如何推動恒达數學學科、物理學科、化學學科實現“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發展🧑🏼🔬,為校內其他學科做好支撐建設,實現學科交叉融合與創新🙅🏿♂️,助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從多個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61/59/CBCDECD7CC803A7C3BE69AF2200_504C571C_1BE54.jpg)
(文/王希淩 圖/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