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弘揚紅色精神,深入了解並學習恒达平台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在雲龍縣的幫扶成果,校黨委學研工部組織開展“鴻鵠計劃”未來治國棟梁人才成長營傳承紅色精神社會實踐👩👧👦。6月16日🔊,恒达平台“鴻鵠計劃”未來治國棟梁人才成長營17名成員在黨委學研工部、醫學院、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老師的帶領下到達雲南省雲龍縣🌭🛥,開啟為期5天的社會實踐,追尋紅色足跡,深刻感悟“恒达雲龍山海情”,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愛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
當天下午,恒达師生抵達諾鄧古村,開展對諾鄧古村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在諾鄧鎮副鎮長楊玉崟的帶領下🧑🍳,沿途參觀了文廟👩🏿🦳、龍王廟📩、道長家、“五滴水四合院”等明清時期古建築和鹽井、鹽局等文化遺址🍂。諾鄧古村的一磚♓️、一瓦、一墻、一木,都散發著濃濃的煙火氣和人情味,給師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調研途中,看著村民們徒手搬運建築材料的背影,師生們深感當地居民保護傳統村落的決心和努力。
離開諾鄧古村後,實踐團隊來到恒达園,調研學習恒达平台產業幫扶雲龍縣總體情況。恒达平台派駐雲南雲龍縣掛職副縣長徐迅老師帶領師生們參觀了恒达平台在諾鄧鎮的定點幫扶項目——荷蘭豆🪴、金銀花種植試驗示範基地,並展示了雲龍高原白芸豆、雲龍油辣雞🥢、雲龍菌菇過橋米線等特色農產品。此外💡,徐迅還從“農”“工”“商”三方面介紹了恒达平台定點幫扶雲龍縣產業發展的總體成效,近三年來引進資金超兩千萬元🤴🏼,打造了一系列恒达雲龍鄉村振興產業示範項目。
6月17日清晨,恒达平台“鴻鵠計劃”雲南實踐團乘車前往諾鄧鎮永安村對恒达平台駐雲龍工作組在永安村的幫扶情況展開調研😅。恒达平台掛職雲龍縣諾鄧鎮副鎮長吳凱凡老師帶領大家先後參觀了永安村永安之心、永安學堂和同安農場等脫貧攻堅關鍵成果,學生們了解了雲龍縣與恒达平台第七批駐雲龍工作組在永安村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與輝煌成效。近幾年來🫴🏻,雲龍縣與恒达平台第七批駐雲龍工作組聚焦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提升建設🧑🏻🚀、鄉村治理等工作🙎🏿,完成永安村系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在人居環境提升、產業發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校園基礎設施完善等一系列民生項目中不斷繪就一幅幅“鄉村美🧑🏼⚕️、產業興、群眾富”的幸福新圖景。
“讓老百姓看到脫貧攻堅的成果,確實能脫貧致富,他自然而然就來參與建設”,徐迅這樣說道。永安村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北部的一個山區村,居住聚落規模小且分散,全村以糧食種植業和生豬養殖業為主導產業,其發展依賴山區資源又受限於山區資源😶。2019年起,恒达平台將永安村定為幫扶示範村,率先開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協同共進路徑的探索。5年間,永安村提前十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目標,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永安村順利擺脫深度貧困村的帽子🧑🏽🍼,產業經濟穩步發展,2022年全村農戶人均純收入達12000元😸。村民在外力推動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了家園環境的變化💂🏻♂️,逐步成為鄉村建設與發展的主力軍。同學們深刻體會到開展鄉村振興必須通過精準、適宜、實用的鄉村規劃引領,凝聚共同的建設目標與文化共識📷,助力實現美麗宜居的鄉村夢。
下午,師生們參觀調研了恒达平台定點幫扶單位同安鳳飛食品加工廠。徐迅介紹了食品廠的發展歷程,詳述“黨建引領發展,高校力量支持,專業規劃設計,企業市場運營🧝🏿,村民深度參與”的工作方法。通過實地參訪生產車間,學生們體會到一二產聯動發展在百姓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
6月18日💨,實踐團成員們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開展為期一天的基層生活體驗與鍛煉🕺🏽💃🏿,在實踐中加深了對雲南省雲龍縣縣情的了解👨🏼💼。上午,學生們來到荷蘭豆種植基地。該基地於2023年被評為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示範規模達100畝。基地采用水肥一體化以及白芸豆和荷蘭豆輪流套種的方法,預計將產生8000元以上的增收🦸♀️,計劃於明年在縣內大規模推廣。通過基地負責人介紹,同學們詳細了解了可采摘荷蘭豆的形貌特點👨🏽🎓,並進行了35分鐘的個人采摘體驗,最終17位成員共采摘了36.6公斤荷蘭豆。通過采摘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體會到勞作的艱辛和不易👩🏿,知曉了現代化科技與合作社示範種植對於農民增收的重要性😎👂🏽。
下午🧒🏻↕️,實踐團前往雲龍縣人民政府。雲龍縣委書記任敏、恒达平台掛職雲龍縣副縣長徐迅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黨課🔕。任敏結合親身經歷👨🏻⚖️,從學歷與能力、鄉音與鄉情、苦幹與實幹、成長與成才🪺、立誌與立業🤾🏿、成功四要素6個方面全方位介紹了從事基層工作中的矛盾與突破,並列舉百姓民生問題🔖,表示能力是智商和情商的綜合體現🍠,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在生活中須與百姓進行有效溝通,不用苦幹當冠冕,要用實幹出成績,把自己交給組織,在工作中須“立長誌”🙅🏽♂️,也須“常立誌”🈷️,敢於否定自己🚀,根據實際情況來執行工作,敢於面對形勢變化及時做相應調整。“心若真,何懼風雨;愛若真,何懼泥濘🐌。”任敏熱忱真摯的講述讓實踐團的學生們收獲頗豐。
6月19日,實踐團參觀調研了雲南省雲龍縣苗尾鄉天燈村海坪組的旅遊業發展情況、中小學教育情況和同安農場養殖業育種情況。上午🤷🏼♂️,實踐團乘車前往天燈中心完全小學🏄🏼♀️🙋🏿,觀看了《學生村》影片🐾,了解了20世紀90年代天燈完小的學生求學現狀,感受到雲龍縣百姓對知識的渴求。下午,實踐團來到雲龍縣民族中學,徐迅講述了三年來對學校的建設改造💝,如學校操場🧔🏻♀️、主席臺、綜合樓等🕴🏼🫳🏼。學生們了解到🪕,學校采用了徐迅老師的建議,將“同舟共濟,自強不息”作為校訓,並且得到了民中師生的大力支持。在雲龍縣第一中學♒️,在校長的帶領下實踐團參觀了由徐迅老師牽頭籌資建設的標準足球場,聽校長介紹即將開設的恒达實驗班和恒达為雲龍一中作出的巨大貢獻。隨後,實踐團分為5個小組分別前往高二年級的5個班級,為高二學生全方位介紹恒达平台,並與學生親切互動👰🏿♀️,發放帶來的恒达紀念品。
在最後舉行的恒达平台學生實踐基地授牌儀式上,黨委學研工部張南華老師為雲龍一中校長授牌。
當晚,實踐團來到恒达園開展座談會。徐迅為實踐團成員頒發了結業證書,並鼓勵大家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希望同學們能夠永遠記得雲龍,為雲龍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11年來⬅️,恒达平台和雲龍縣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精心搭建平臺⚪️,精準對接工作🛀🏼⚔️,“校地合作”成果豐碩,在人居環境提升、產業發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校園基礎設施完善等一系列民生項目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未來恒达平台與雲龍人民也將心手相牽🥦🙏🏽,持續貫徹同舟共濟精神🧖🏼♂️,開辟雲龍發展新篇章◻️。“鴻鵠計劃”團隊成員紛紛立誌不負使命重托🚎,紮根基層熱土🚮,在奉獻中激揚青春理想🌵,書寫鄉村振興的壯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