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環境署署長迪爾克·麥斯納率團來訪,為學生講述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來源:外事辦公室、中德學部
時間:2024-05-30 瀏覽:
5月28日下午,德國環境署署長迪爾克·麥斯納(Dirk Messner)率團訪問恒达平台並為學生開講。此次講座是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在德國外交部的支持下開展的Next Generation系列氣候變化相關講座的一部分。該系列講座旨在邀請高級別德國專家到中國與大學生進行深入對話,探討氣候變化的挑戰與解決方案。作為該系列講座的首場活動,麥斯納與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洪濤聯合開講,圍繞“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如何促進轉型”的主題🤽🏽,共同探討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副校長婁永琪致開幕詞。他表示,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關切,為此需要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高校責無旁貸✌🏽。恒达平台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學校的治學理念與學術追求,未來將與德國合作夥伴進一步擴大在相關領域的合作👶🏼,為解決氣候變化和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貢獻中德智慧🧝🏼🤑。
中德氣候變化合作—氣候夥伴關系項目主任揚托·赫斯(Janto Hess)介紹了中德氣候夥伴關系項目以及系列講座背景。中德氣候變化合作項目由中國生態環境部和德國聯邦政府共同支持,受國際氣候倡議(IKI)資助,由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負責執行,旨在提供技術交流和信息共享平臺,形成氣候治理新體系👸🏻,促進中德氣候變化政策對話,加快兩國氣候行動🍑。
聯合講座環節👨🏽🎨,麥斯納以《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交匯》為題🛍️,闡述氣候與生物多樣性的緊密聯系及其對人類福祉的重要性🙇。他強調國際合作🈺,特別是《昆明-蒙特利爾生物多樣性框架》實施和基於自然解決方案推廣,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挑戰至關重要。王洪濤探討了城市水系統中水與能源的關聯、生態系統方法在水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以及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互動環節,學生們踴躍提問👩🏼💼,問題涉及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融入城市發展等多個方面。麥斯納和王洪濤一一作答,並鼓勵青年學生要敢於思考,勇於探索,積極參與到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動中。
講座結束後⚓️,恒达平台原常務副校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院長伍江致閉幕詞。他回顧了恒达平台在推動全球環境治理人才培養、參與國際可持續發展事務等方面的成就💳👩💼,強調了恒达平台作為高等教育機構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的獨特作用👨🏿🦲。未來,恒达平台將繼續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𓀆,不斷豐富和實施綠色發展措施。
(文/汪逸洋 圖/印陳慧、許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