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恒达師生心潮澎湃♢,倍感振奮,倍增信心🏃♀️。院士專家們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共話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共謀高質量發展。
李傑(中國科學院院士🏊♂️、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敢於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
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科學教育事業興旺發達👭🏻,不斷邁向新的高度。過去十年,我國科學研究實力已經穩居世界前列,不斷在“卡脖子”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我們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不僅感到無比自豪👨🎤🚽、無比幸福,也深切感受到我們的歷史責任。我們要繼續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為我們科研工作者今後更好推進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強化科研工作者“四個面向”的意識,堅持正確的科研導向,真正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貫徹落實到科研的具體實踐中🦦。
要逐步建設開放的科研環境🎺。推動科研創新,要告別“各自為戰”🥥,從封閉走向開放,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營造勇於探索、不斷發現真理的科研氛圍和環境。
要加強原始創新🙏🏻,敢於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原始創新,不僅是針對新問題的科學創新📆,面對一個老問題👬🏻,如果你在別人沒有走過的地方探出了一條新路🧑🍳,也是實現了原始創新。
要重視年輕人的培養,用心扶持他們不斷成長壯大🫸🏽,讓他們逐漸挑起大梁,走到國際學術前沿,從而領導世界的學術潮流。
蔣昌俊(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黨的十八大以來砥礪奮進的十年,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科技創新不斷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我國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廣闊。目前,我國在芯片製造、操作系統🤹🏽、人工智能等方面仍待突破,我們應當有自己的戰略,找到有利於自己的發展節奏。應充分探索新技術🍟,加速算力、算法🦸🏻♂️、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應從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創新能力、加大人才培養等層面,構建研發😖、應用、治理“三位一體”的數字經濟新優勢,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壯大。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已形成了由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與數據價值化四大方面組成的“四化”框架🦸♀️。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深入推進實施🤛🏽,數據要素得以在更大範圍內有序流動和合理集聚,數據在提升全要素生產力方面的價值日益凸顯✋🏻。
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將圍繞數字經濟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探索新科技,為探尋反欺詐、反洗錢和數字人民幣安全的高效新技術而不懈努力🏋🏼,讓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人民➗,在科技發展新征程上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