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存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發表論文👱🏼♀️,總結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在EGFR突變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應用
來源🧑🦼: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
時間🚀:2021-05-11 瀏覽:
肺癌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0%-85%。EGFR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驅動基因類型,在亞洲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發生率超過50%🕉。針對該靶點的EGFR-TKI靶向藥有效率高、副作用小,顯著改善了EGFR突變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後,是目前此類人群的一線治療方案😺。然而,EGFR-TKI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耐藥👰♂️,製約了患者總體生存的進一步獲益,特別在第三代EGFR-TKI耐藥後👰🏻♂️,後續治療方法非常有限🛌🏽💁🏽♂️。因此,研發新型治療手段以進一步改善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後是目前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周彩存教授團隊在最新一期《胸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發表了長篇綜述文章“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usk or Dawn”,系統總結了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在EGFR突變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應用進展和困境。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46/65/65F47F3D459856A0C9DCB52F76D_E78D0D8C_4722A.png)
以PD-1/PD-L1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是迄今為止腫瘤治療領域的最矚目的突破之一♨️。與靶向治療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阻斷特定的信號傳導途徑不同🧑🏼⚕️,免疫治療則是通過激活免疫系統來消除先前逃脫免疫監視的腫瘤細胞👨🍼。PD-1/PD-L1單抗的應用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後🤵🏼♂️,使得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從6%提升至31%。那麽,免疫治療是否可以應用於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改善此類人群的預後呢🌌🧖🏽?諸多臨床前研究顯示EGFR突變所致信號通路活化可經多種機製上調PD-L1表達介導免疫逃逸🚖,提示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可能是免疫治療的潛在獲益人群👩🏻💼。然而多項大型臨床研究均證實PD-1/PD-L1單抗對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療效不佳。那麽,是什麽內在原因造成了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結論的差異?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療效不佳的潛在機製是什麽⛹🏿♀️?免疫治療是否還有機會造福於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0E/AC/09611854FE6B6F7F3A742A2F720_D1FC0716_332E1.png)
基於以上問題,該篇綜述詳盡地闡釋分析了PD-1/PD-L1單抗在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中的應用🧙🏼♂️。首先,文章總結了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對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療效的臨床證據🟪,發現“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對PD-1/PD-L1單抗單藥反應差❤️🧎♂️,但與化療或抗血管的聯合治療可能會改善其臨床預後”🚗。隨後,文章以Blank提出的“腫瘤免疫圖譜”為理論基礎,詳盡闡述了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的腫瘤-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狀態☣️👩🏻🦼,進而從腫瘤免疫的角度剖析了此類人群對免疫治療療效不佳的可能機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4E/02/2B0EF9F1B116FA2ABCA59B189DA_27031588_396CF.png)
除此之外,文章進一步討論了可能獲益於免疫治療的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亞群👨🏼✈️。文章的最後,作者提出了免疫聯合細胞因子調控治療👩🏿🚒、免疫聯合靶向免疫細胞治療🌽🫄🏿、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以及腫瘤疫苗等未來治療策略,希望能在即將到來的聯合免疫時代充分發揮PD-1/PD-L1單抗在EGFR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療效。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5B/40/A4F698403CC1346CB42E40A44D8_0ACB006B_5454E.png)
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為附屬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和任勝祥教授🍮。博士研究生喬夢、蔣濤、劉馨嶼為共同第一作者👰🏽。文章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科委揚帆計劃等課題資助🧑🏻✈️。(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