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主辦2021年第一期UP論壇👩🏽🌾,專家在線探討國土空間規劃如何引領“未來之城”
來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間:2021-03-31 瀏覽:
近日👲🏽,由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主辦的2021年第一期UP論壇在線舉行🏉,主題為“國土空間規劃引領‘未來之城’”。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李楓🤷🏽♂️、我校黨委副書記彭震偉,各地自然資源部門和相關研究機構人員,規劃行業學會🔋、協會人員,以及規劃編製單位人員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4萬余人參會。
李楓在致辭中,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祝賀⚔️,並就“未來之城”這一主題的內涵進行了闡釋。她表示🔠,當前,各地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編製中⚛️,要按照對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來謀劃城市未來的願景,將安全健康、智慧韌性😯🏨、生態宜居🧏🏽、集約高效、富有活力🏃🏻♂️、更具特色等未來之城的理念體現在新的規劃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通過大家的充分交流和思想碰撞,為世界貢獻解決城市問題、建設未來城市的“中國方案”💁🏿♀️😿,也希望業界能把UP論壇作為集思廣益🦢、凝聚智慧、分享經驗、討論溝通的平臺🥗,長期堅持下去📺。
彭震偉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進入新時代要關註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發展格局。此次論壇主題“國土空間規劃”“未來之城”聚焦了“三新一高”話題,UP論壇作為自然資源部重要的學術品牌👼🏼,希望2021年能辦得更好✢。
論壇上😾↙️,5位嘉賓就4座城市和1個前沿議題作了主旨演講。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金忠民以《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導則》為題,梳理了上海新城發展的過程🏇🏿,提出“十四五”期間的新城建設將決定上海新一輪城市開發建設的力度和水平👇🏼,也將決定五個新城未來在長三角全球城市網絡中的競爭力。新城規劃建設的總體要求是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要推動新城加快向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目標發展。他還介紹了《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導則》的總體情況🟫,以及新城建設的四大規劃策略🏦🧑🏿🦰,即匯聚共享的城市、高效智能的城市🥷🏽、低碳韌性的城市和個性魅力的城市🧢。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黃文柳以《在探索中前行——“三江匯”杭州未來城市實踐區的規劃思考與實踐》為題,從時間、人文🤴🏽𓀃、發展、空間和治理等角度提出了何為“未來城市”的命題思考,並以三江匯地區構建國土空間格局的規劃路徑探索、觸媒項目之江未來社區、三江匯“綠心公園”規劃設計3個實踐項目為例🛠,闡述了打造未來城市要重在實踐🧑🌾,擺脫傳統路徑依賴,踐行“五個不一樣”原則,全面融合生態、文化🟪、創新🍠、智慧、善治等要素🤛🏻。
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殷毅以《武漢規劃建設健康城市的探索與實踐》為題,闡述了健康城市的空間規劃標準🤹♀️,並以武漢為例,介紹了規劃建設健康城市的實踐經驗🌹,指出重點要夯實城市生態“基地”,加強城市公共衛生設施保障,加大公共服務供給,提升城市健康治理水平⚈。在對武漢未來規劃建設健康城市進行展望時,他鼓勵將健康城市建設要求納入國土空間用途管製體系,並探索更加智慧化的健康空間規劃治理手段。
成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曾九利以《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探索》為題,梳理了成都概況以及公園城市相關工作推進情況👩🍳😥,深度分析了公園城市理論的發展與規劃內涵,指出公園城市所代表的規劃理念轉變內涵,並結合相關規劃詳細介紹了成都公園城市國土空間規劃的探索與實踐,重點從整體空間形態👣、生產生活發展模式🫸🏽、城市文化和空間品質、城市生活和設施布局等方面,系統梳理了成都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策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原副校長吳誌強以《2035📥🧑🏼🚒:城市置頂技術》為題,基於對2035年我國城鎮發展五個背景的預測🤘🏼👩🏻🔧,結合多個案例,介紹了區域城鎮群落、能源系統🤌、水系統、建造系統、大氣系統、生物系統、城市智能系統🔪、安全防護系統、城市聯接系統等未來九大技術領域。他提出,未來15年三大智化——工作對象的智化、工作支撐的智化👆🏼、工作環境的智化將是革命性的🧑🏼🏭,把握這三個重大層面的智化將有助於我國在建築🏈、規劃、園林㊙️、環境設計等方面領先世界前沿🙏🏼。
隨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石曉冬,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張尚武⚧,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副院長鄧紅蒂,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王世福等專家就主旨報告的要點及內涵作了精彩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