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學院蔣正武教授主持完成的“綠色機製砂高性能混凝土成套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矽酸鹽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實現了機製砂高質量生產與工業固廢高效循環利用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1-03-31 瀏覽:
2020年度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獎近日揭曉🐀,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蔣正武教授、陳慶副教授、王培銘教授👾、朱洪波副教授等,聯合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大學,共同完成的“綠色機製砂高性能混凝土成套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砂石是人類最大宗人造建築材料混凝土的最基本組分之一,也是人類消耗量第二大的自然資源😷。蔣正武帶領項目組針對我國河砂資源枯竭、環境保護升級的現狀與土木工程材料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采用機製砂替代河砂、大摻量工業廢渣製備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滿足我國大規模基礎建設的根本途徑👮。針對機製砂與工業廢渣製備綠色高性能混凝土面臨的行業技術難題,項目組在系列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等資助下,歷經近20年的理論和技術創新,突破了機製砂高效生產調控🌶、高適應關鍵材料綠色製備、機製砂混凝土高性能化設計與綠色製備、復雜環境下混凝土性能調控與提升等共性關鍵技術難題,取得了從原材料綠色製備🚛、高性能化設計到服役全壽命的綠色機製砂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理論🧑🏼🔧、方法👅🧘🏽♂️、工藝裝備、產品與技術的全技術鏈創新成果🦸🏻♀️🧚🏼♂️,解決了機製砂混凝土高性能化與綠色化關鍵技術,實現了機製砂高質量生產與工業固廢高效循環利用,突破了我國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混凝土施工“卡脖子”技術🤒,引領了混凝土可持續創新發展。
該項目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1項、實用新型授權9項🧑🏻🦯🧑🏼🔬、軟件著作權1項,主編或參編國家標準2項👰、行業省級標準7項👮🏻♀️、國家工法1項,發表國內外核心論文57篇,其中SCI/EI 31篇🥌,出版科技著作2部👨🏻🚀。多項課題成果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套技術經張聯盟院士等組成的專家組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𓀅。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公路👩🚒、建工🐬、水工、橋梁等領域65項國家重大工程與全國7000多公裏高速公路中應用📙,如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等。混凝土用量達2.7億方以上,消納工業廢渣1億噸以上,節能約230.6萬噸標準煤,降低CO2排放量約752.2萬噸🧑🏻🏫,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D9/25/B8FE86F90F6048E9D86531AE640_749142B6_357C6.png?e=.pn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F5/BD/824F92745622F6132ECD97EB4CF_40BCF88A_2EAB2.png?e=.pn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A1/02/92F0BCCD19E266F3C807218E937_94499B70_2F8E3.png?e=.pn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6B/2E/961170E7A09AE55747F828DABF9_A5A1473D_2BC90.png?e=.pn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23/1C/DE2ECF916BA2742592404249BAE_02956D22_34C0D.png?e=.pn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51/36/23AB744B3027F34F776A283F702_6866573C_2A03C.png?e=.pn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2F/79/BEE4A99E1977B3BA6DF2FDD766C_AF6524AD_2CA21.png?e=.pn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72/B5/47C391E85D5A63BCF1EF704A2AE_C3F1E8FF_319A5.png?e=.pn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FC/95/31405E9717913A336AE6255C01F_ACAAA4D4_2B87B.png?e=.png)
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成果是土木工程材料系科技成果的結晶,也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引領著我國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李亞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