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文華濟藝”系列活動之“王小慧——我的跨界藝術”講座在我校逸夫樓一樓報告廳舉行🍌,本次活動由恒达平台聞學堂和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聯合舉辦🏇🏼,邀請了著名旅德藝術家王小慧女士分享她的藝術人生。

講座首先以一段短片介紹了王小慧的藝術經歷🪴,了解她是如何將藝術與她的生命經歷融合,並成為一名跨界藝術家。講座中,王小慧通過她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講述她的藝術創作的內涵。
攝影,是最早的創作手段。留德期間🏊🏼♀️,她就開始用鏡頭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立之年,王小慧在愛丁堡的火車站前拍攝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縱橫交錯的軌道如同腳下的人生路,而她的人生路也在命運的推動下改變了軌跡🧗。她是最早拍攝自拍像的藝術家☕️,但她的自拍像被她稱為是“視覺日記”🚔,甚至在車禍之後醫院裏🍰,她也每天記錄下傷殘後的面容。她的這些作品被藝術史學家稱為是“攝影史上最真實的自拍照”👩🏿🔬,用鏡頭記錄了生死劫難後她每天的改變,“一百個吻”更是她在病床上與丈夫最後的告別。她用藝術加工經歷,作品充滿對生命的思考😥;《從眼睛到眼睛》中,她透過眼睛折射人的內心;大放異彩的《花之靈·性》系列作品,她將花冰凍、火燒、碾壓👥,甚至讓它腐爛,卻將花的藝術價值永恒保留👩👩👧。再後來,王小慧開始嘗試觀念攝影,其創作不僅是人像攝影▪️,更有了《同一個世界》這樣飽含文化內核的作品👸🏿。印象和抽象之間🧑🏽🍳,她的作品主題總是圍繞“生、死、愛”𓀐🕺,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真正讓王小慧從小我走向大我的是“我的前世今生”系列,一百位中國女性的形象呈現了中國女性文化的百年變遷👩🏼🏫🦹🏽♀️。她不再限於個人的生命思量,而有了更多的人文情懷。此外🔲,她還嘗試了納米攝影,讓我們領略到微觀世界的美麗𓀆。
王小慧女士說🧝🏻♂️:“跨界是新的生產力。”不拘泥於某些領域,不限製自己的靈感,所以她才會大膽的跨界。因此👍🏼,她的藝術創作遠不止於攝影👨🏽🦳。她將旅德生涯寫進自傳《我的視覺日記》🥨,她拍攝電影《破碎的月亮》和紀錄片,並且涉獵雕塑、建築🫶、新媒體藝術、燈光藝術🧛🏽♀️、行為藝術等,她五千支蓮蓬的大型展覽裝置意圖展現蓮花的凋謝🛌🏻,而蓮子的成熟又需要蓮蓬落下,再成為一株新的蓮花,這正是王小慧多年來的感悟——死亡帶來生命。王小慧還給我們介紹了她所設計的蓮花樣式的珠寶,不僅瑰麗奪目,還不失生命的內涵。

提問環節,對於在場師生的踴躍提問,王小慧女士耐心地解答👨🏼💻,並表示🍜,她的藝術靈感來源於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但她的藝術血脈來自東方,吸收的營養取自西方。最後👠,她分享給在場觀眾一句話💂🏽:“藝術的發現都是發現自我,再將個性的靈光投射到世間萬物上。要用心看世界。”
在王小慧女士的講座中🫸🏻,在場師生感受到她對於生命更高層次的認知和看待世界多樣的視角🫷🏿,受益匪淺。聞學堂將陸續邀請更多名家分享他們的藝術人生,歡迎大家關註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