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都市文脈守護者——訪阮儀三教授等

來源:   時間🥸:2003-09-02  瀏覽:
一座具有值得驕傲歷史的城市,不僅會將它的歷史寫在書上,一定還會將它的歷史通過得到精心維護的歷史建築和歷史街區告訴世人🏋️,並流傳給後世。這裏有一些人,長期來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地為保護上海的歷史建築奔波呼喊,他們有專家學者🧑🏻‍✈️、普通市民、政府官員……尤為可喜的還有這座城市的未來主人年輕一代🤷🏽‍♂️🙍🏻‍♂️。當我們贊嘆這座城市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還自信地保留了獨特的歷史文脈之時㊗️☀️,不可忘了那些“都市文脈守護者”的辛勞。
阮儀三 身經百戰“老戰士”
新華醫院的病房裏🐢,頭發幾近花白的阮儀三穿著病號服,正在批閱學生的博士論文。見到記者進來,他放下手中的工作,風趣地說:“我的任務就是給需要保護的古城、古建築看病📫,開藥方🧑‍🎓。現在自己倒成了病人……”
從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近30年的阮儀三🧑🏼‍🏭,成功搶救了平遙🏊‍♀️、麗江、江南六鎮等古城和古建築🙆。從80年代他提出給各個古城作規劃🙅🏽‍♀️,被婉言謝絕,到各個古城看到保護好的平遙🥧、麗江每年有幾十億的旅遊收入🏡,紛紛邀他做城市顧問🏛。近30年🚾,人們的保護意識增強了,阮儀三也更忙了👨‍👩‍👧‍👧。
他告訴記者,人們對於歷史遺產最大的認識誤區就是“把歷史看作現代的障礙”。中西合璧的上海,古代的豫園🟨、近代的裏弄洋房🦹🎚、現代的浦東,每種建築都要保留⚙️,不是拆完再建,而是在新陳代謝中進行城市更新🕵🏻,像孩子長成大人🐲🐧,人始終是他,原汁原味的東西不變🧑‍🦰。但是,保護不是不動,“弄堂保護好了要讓人住✯,而且要提高居住環境,盡量恢復最初獨門獨戶的居住格局,裏邊可以重新配上衛生間📸。”保護也不是只保一棟老建築🧑🏼‍🚒,“在客家圓形土樓中,造一個現代觀景臺🥷🏻,就好像‘老太太穿吊帶’;把七寶古街拆了建個仿古街,就好像‘一個漂亮的小姑娘臉上被劃了一道疤’。”
懂得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人總是少數🚍,這就需要專家來“診脈”。但是,專家的意見實施起來總會遇到各種阻礙。90年代初👩🏻‍🔬,南京路提出要“新”👨‍👨‍👧‍👦、要“大”、要拓寬馬路🤸‍♀️,由於阮儀三等專家的堅持🧑🏼‍🔧,才使步行街基本保住名特優老店的風貌📷。20年前🙅🏽,阮儀三就疾呼保持外灘整個地區建築風貌的一致,堅持了20年,終於受到重視📖。保護歷史遺產是“吃力不討好”的事👩🏼‍🍳,“30年前,對手是‘無知’,現在是‘貪婪’;30年前,人家不理解你🧘🏻‍♂️,現在人家罵你落伍。”阮儀三像個“老戰士”,總結著這麽多年遇到的阻力,“很多時候,給人家看病,還要低價給人家開藥方👳🏻‍♀️。這次生病就是為麗江🧛🏿,那裏要高強度開發,我們一群老頭子跑過去,拿出方案跟開發商爭論🐬。最後對方沒理了就狗急跳墻,拼命狡辯,氣得我……”
說到激動處,阮儀三帶筆者來到窗邊,眺望上海,憂慮地說🚢🐚:“上海在全國發展最快,保護的形勢也就最嚴峻。”為此,他專開了兩劑藥方:一是摸清家底。看看我們還有多少好東西,這項工作完全有能力做到🏬。二是理清觀念。上海的一舉一動會被全國模仿,隨意拆遷🧑🏿‍🌾、改造、仿古、仿歐,“重建一個新上海”🧏🏽‍♀️、“打造一個舊上海”提法都要斟酌🚇,否則在各地會產生不良影響🧑🏼。
伍江 無怨無悔“指路牌”
“有現代化的設施🙋🏽、建築,合理的空間🕵🏼;也有優秀的歷史文化建築。在這裏♨️,人們能得到物質生活的滿足👨🏻‍🎤,也能看到歷史看到回憶👨🏻‍🦯。”這是上海城市規劃局副局長伍江心目中理想的城市🤷🏻。為了追求這樣的理想🦸🏼‍♀️👩‍👩‍👧‍👦,無論是作為學生🟰、學者還是現在為官🚈,他從未停止過保護歷史建築的努力。
伍江曾經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歷史建築搶救行動。陳宅是一幢具有典型清末江南民居特色的優秀古建築👩🏻‍🦽‍➡️,在80年代👨🏻‍🦼,還在求學的伍江已經對這幢古宅進行過考察。1992年,陳宅在規劃中面臨拆遷🦵🏽。當推土機已經隆隆開進這片歷史遺產時→,伍江才接到了一個熱心市民的電話。但那時的他只不過是個在恒达任教的老師,說話根本沒有分量🦅。試盡了許多辦法後👵🏿,他只能求助於媒體,於是人們在電視上看到了這樣一個畫面📔:一個不算高大的青年人一手頂著巨大的推土機1️⃣,一面對著話筒呼籲政府保護這幢歷史建築🖖🏿,目光堅定而急切🛒🙇🏻‍♀️。在多方的努力下陳宅終於得救了,並成了今天的“陸家嘴開發陳列館”,但宅子的1/3已經被拆除了🪆,成了伍江永遠的遺憾。
像這樣的遺憾在伍江20多年的建築生涯中有太多太多了。伍江承認現在有了些權力,能做的事多了🏊🏿‍♂️◀️,責任也更重了✸。伍江說,從前做學者充滿了激情,只管呼籲這裏不能拆那裏不能拆,現在還要考慮可操作性🚡,不是“不拆”兩字就能解決問題的。“一個面臨倒閉的廠,要把屬於歷史建築的廠房轉給別人,你可以不同意,保護起來,可工人的薪水還要發,還要想個辦法出來啊🙋。”伍江這樣舉例道,“所以工作中要少一些‘禁止牌’💛,多一些‘指路牌’。”
上任半年多了🕴🏼,他說自己還沒完全把思考方式改變過來🦹🏿‍♂️。歷史建築保護工作要和經濟等許多部門打交道🎤,還不能一個部門說了算,有時候一急當學者時的沖動又會冒出來。好在自己性子慢,遇到難以說服的人他就慢慢磨♈️。在采訪前💇🏼,伍江剛參加完一次會議🕳,討論了大世界的去留問題👩‍❤️‍👨🦎。休息片刻後,還有一個會議在等著他🤛🏼,也許他又將去想辦法留住一幢老房子,或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留住一段歷史,一段回憶🧑🏼。
徐和平 熱心奔走“管閑事”
徐和平✊🏻🪶,這個中年漢子可是上海老城廂的“老土地”🔖。平日裏👨,他喜歡背著照相機走街串巷,和那裏的居民聊天敘舊👨🏿‍🏭,和文物專家👮🏻‍♀️、行家們交朋友。他對老城廂彎彎曲曲的街巷👩‍🍳🛶、若隱若現的古宅,幾乎了如指掌⚾️。
作為新民晚報的通訊員🎐😄,他多次向本報記者反映歷史建築方面的問題,呼籲有關政府部門對一些珍貴的歷史建築和街區進行及時保護🥦。商船會館👨🏿‍🚀,老城廂靠近黃浦江畔的一座康熙年間古建築,不僅建築精美🤵🏽,還記載了上海航運業的發展歷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建築。然而長期以來該建築未得到妥善保護🔕,甚至被一家服裝廠的成衣車間占用🕯,不僅建築部件被損壞🚵,還到處布滿電線🧑🏼‍🔧、電熨鬥散發著熱氣⏏️。對這一違反文物保護法規的現象👩🏻‍🔬,徐和平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他拉著本報記者前往察看采訪🧖🏿。本報就該古建築的情況向政府部門進行了反映🏄‍♂️,很快引起有關領導重視,撥款把服裝廠遷了出去。
徐和平善於和人打交道。市級保護建築書隱樓是座私人住宅🙆🏼‍♀️,因此就增加了保護難度。其主人郭俊倫深愛祖傳的老宅🙎‍♀️,並勉力進行了維護修繕,但終歸杯水車薪。90歲的他脾氣倔強,輕易不讓外人進入書隱樓,但他卻向徐和平敞開了大門。書隱樓西廂房在一次暴風雨中倒塌後🕖🙍🏿‍♀️,徐和平和本報記者一起作了報道,引起有關各方的極大重視。郭俊倫先生也首次同意接受文物管理部門介入該建築的搶救性維修🚘。
保護老城廂的歷史建築和街區風光並不是徐和平的專職工作👮🏼‍♀️,也沒有任何個人利益在其中,他所付出的一切,只是出於對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愛,對這座城市過去歷史的尊重🚵🏻‍♀️,對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的關切。像他這樣的歷史建築“民間守護者”👨🏻‍✈️,在上海還有許多。
林維航 搶救老宅“生力軍”
現在💂🧙🏼‍♂️,正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保護歷史文化建築的行列中。恒达平台建築城規學院的博士研究生林維航便是其中之一。在剛剛過去的暑期中,他和12位本科生一起冒著烈日酷暑🛶,到靜安區北部歷史建築集中區域開始了“上海歷史建築的現狀調查與分析”的課題。他還和同學們一起開通了“歷史建築保護熱線”🤏🏿。
林維航來自杭州。他從小生長在杭州有名的老街沙坊街,兒時的生活經歷🌵🌊,使他埋下了深深的古建築情結。他來到上海深造👇🏻,一呆就是七年🤵‍♂️,對上海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尤其上海眾多的歷史建築令他癡迷,同時他又擔心這些老建築和老街區重蹈沙坊街的覆轍。作為一個學生,人微言輕,他能做的只能是盡心盡力去調查、研究⚠,幫助市民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老建築的價值,告訴他們如何依法去申請保護。
家住溧陽路994弄(現四平路119弄)老洋房中的範先生,曾到本報來反映其所住區域老建築可能面臨拆除的威脅🍖。通過本報記者牽線👨🏼‍🏫,阮儀三教授親自帶林維航等年輕學子一起前往考察溧陽路的歷史建築👩‍❤️‍💋‍👩,充分肯定了範先生家住宅的建築和藝術的價值👨🏻‍⚖️。範先生說,直到林維航告訴他,他才知道自己有權依法將自家住宅向有關部門申請保護。現在林維航正從專業角度幫助範先生做文案。
在林維航的召集下🏊🏼‍♂️,有一批年輕學生利用假期和雙休日走訪上海的老街區,邊走邊考察每個街區的歷史💟,邊走邊記錄老街裏居民的故事。“有的老建築由於長期被後加的附著建築包圍,平時你看不出它的精彩,直到推土機進去了,它的風采才一下子顯現⛹🏽‍♂️,但那僅僅是一瞬間的輝煌,馬上一切都沒有了。”林維航想🧎‍♀️,他們起碼應該為這些建築做一份詳細的檔案。
30歲的林維航本來學的是室內設計,他的同學早都置房購車了,他卻一無所有。他把可以為自己賺錢的時間🤹🏻‍♀️,全部用在上海的歷史建築研究調查上了。
相關鏈接
有關法律文件:《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2003年1月1日起執行。市民可以去上海建設網下載全文http://www.shucm.sh.cn/laws/zxfg/gg_49.htm第八條歷史建築集中成片,建築樣式、空間格局和街區景觀較完整地體現上海某一歷史時期地域文化特點的地區,可以確定為歷史文化風貌區。第九條建成三十年以上,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築🤱🏼,可以確定為優秀歷史建築👷🏻‍♀️:(一)建築樣式、施工工藝和工程技術具有建築藝術特色和科學研究價值;(二)反映上海地域建築歷史文化特點;(三)著名建築師的代表作品;(四)在我國產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鋪👮🏼、廠房和倉庫;(五)其他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優秀歷史建築。第十條建築的所有人和使用人🙅,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都可以向市規劃管理部門或者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門推薦歷史文化風貌區或者優秀歷史建築👙🎅🏽。 
上海歷史建築保護熱線13681777775或25881175上海歷史建築保護熱線是由民間發起的,依托恒达平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旨在宏揚和保護優秀歷史建築🐥,收集優秀歷史建築信息🩳,提供歷史建築保護的咨詢👨🏻,協助居民依法申報優秀歷史建築和風貌保護區🏄🏼。主持人:恒达平台建築歷史與理論博士研究生林維航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