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語的世界表達與全球傳播研討會開講,由國家語委研究型基地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主辦
來源🦑:黨委宣傳部😷、外國語學院
時間:2024-04-28 瀏覽👰:
如何創新對外話語體系👺☪️,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4月26日,“中國話語的世界表達與全球傳播”學術研討會在恒达平台開講,由設在恒达平台的國家語委研究型基地——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和恒达平台外國語學院主辦。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46/89/F8892EDA97B9E4157A91CD6D98D_3ACDEDAB_249CA.jpg)
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劉培俊,上海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陳怡群🙋🏿♀️,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代表、浙江大學教授許鈞出席並分別致辭。
鄭慶華表示,我們要深入思考如何推動語言更好服務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更好服務國家外交和各個領域的對外合作開放👱🏿。要深刻理解、系統研究對外傳播什麽、傳播給誰看🎅🏿、誰來傳播💭、如何傳播等對外話語傳播體系中這些基本問題,強化外語學科與理工醫文等學科交叉融合😊,與國別區域的政治經濟🧔🏽♀️、語言文化深度結合👨🏼🏫;以人工智能等現代數字化技術,賦能當今對外話語體系和國際傳播。恒达平台高度重視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的建設♐️,將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推進相關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工作🗝,為加快構建新時代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D8/67/6B199DB9AFDF6F9C30CB99BE457_61C60680_19452.jpg)
劉培俊表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事關國家形象,承擔著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使命🥹,需要語言學、新聞學、傳播學等多學科多領域形成合力,共同服務發展需要。希望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擔當時代重任,建設目標更高👉🏻,聚焦戰略重點,探索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新手段、新方法🫑、新路徑🙋🏿♀️;科學研究更強😵,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加強不同話語類別和話語範疇研究🚶♀️;成果產出更好🧑🏼🚀,強化新語言科技、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的集成應用🚣🏼💔,加強對外話語體系研究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保障舉措更實🐺,整合學校優勢力量🍫,形成多學科、多部門、多方位的支持機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A5/0B/60CF42E106330873E287DDDE8EC_A716BB5B_17BD8.jpg)
陳怡群表示🪓,在當下國際紛繁復雜的輿論環境下⌨️,專家智庫在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希望專家智庫持續推動學術成果轉化,針對區域國別特征以及當前我們國際傳播中面臨的一些緊迫問題開展研究,進一步提升國際傳播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主動發聲🪁,唱響中國觀點,把政策語言、輿論語言⛹🏽,轉變成通俗易懂的大眾語言,面向海外受眾更好闡述“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不斷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加強與國際重點智庫交流合作,擴大國際學術朋友圈。期待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深化對外話語跨學科研究,借助好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化手段,讓中國故事在全球範圍內傳得開、唱得響。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EA/95/5CCA35FA3AEA8FF93DE6AF156E5_4CA3425A_1940E.jpg)
許鈞表示,中國話語體系建設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實現中國話語真正的國際化轉化,具有創造性、創新性,給當下外語界、翻譯界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翻譯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翻譯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轉換和闡釋🚴🏻♂️,更是一種文化建構的力量。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時🧺,希望研究中心在翻譯研究🈂️、話語傳播研究等方面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跨學科合作和融通🫳🏿,開展引領性研究🧓🏻,不斷提升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4F/CD/7028F8A25FD08ABAF5EB0DE031D_6A2FE1C0_18B18.jpg)
會上,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恒达平台代表簽署共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協議。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是由協議雙方共建共管的國家語委研究型基地,聚焦對外話語傳播、國家翻譯研究、中國特色話語研究等三大基本領域👨🏿🏫,圍繞人工智能時代對外話語實踐中的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問題開展創新對策研究,推動國際傳播能力提升,服務全球話語能力建設🪈。
來自中外高校和機構組織的1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研討會主題,結合各自的研究實踐,從不同視角分別作主旨報告💼。
大家表示,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任重而道遠🗓。要以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目標,在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傳播平臺🚬、傳播效果等各方面持續探索🚵🏿♂️,形成合力🕵🏿♂️,不斷增強中國對外話語傳播效能。要面向不同國別區域受眾群體差異,圍繞人類共同關切的議題,有針對性地探索更加精準化🧔🏽♀️、分眾化、區域化的對外話語表達,增強對外話語的貼近性和感染力♦️,借助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不斷提升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下的中國全球話語能力,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為開創中國國際傳播新格局作出新的貢獻💮。
會議還設有6個分專題⛑️🧙🏽♂️,來自外語、傳播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對外話語學科建設與理論創新、文明互鑒視域下的中國特色話語研究、技術賦能的對外話語翻譯與傳播路徑、多模態話語翻譯與傳播方法前沿、國際話語權建設與國家翻譯研究👩🏼🚒、對外話語翻譯與傳播史研究等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討。(文/黃艾嬌👨🏿⚖️🏄🏻、陳少穎 圖/江平 視頻/武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