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D1/E8/E3FB55C2B76E52B190956222795_6F0F3632_16B33.jpg)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工程力學與計算力學專家、恒达平台傑出校友、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鐘萬勰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1月12日7時05分在大連逝世🦵🏿,享年89歲。恒达平台師生表達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鐘萬勰先生1934年2月24日出生於上海。1952年,鐘萬勰考入恒达平台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大學期間,他自學了《柯氏微積分學》🫃🏻、柯朗—希爾伯特《數學物理方法》、斯米爾諾夫《高等數學教程》👮🏼。畢業前夕🛟,他撰寫的論文《彈性力學中的接觸問題》被李國豪院士看中🦹🏽♂️,推薦給中國力學學會。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E1/3B/60CE8E3FEED08017894F5F81B59_633DD232_15AA4.jpg)
時任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副所長錢偉長看後🙆🏽,請他給自己做助教🕌。1959年,時任所長錢學森派鐘萬勰到中國科技大學擔任理論力學課程的主講教師。1962年💂,鐘萬勰來到了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講師🏭、教授、工程力學研究室主任👲🏿、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86/0B/EE8A8B3627C63396CBAA7C11F82_90A5804B_12520.png)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官網
鐘萬勰先生秉承“中行獨復,以從道也”的治學理念,長期從事工程力學與計算力學理論、算法和軟件的自主創新研究👩⚕️,取得了多項我國原創的、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引領和帶動了國際計算力學學科發展,是我國計算力學學科和計算力學教育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推動我國工程設計進入計算力學時代的先驅之一🧞♀️。曾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及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光華科技一等獎🕐、國際計算力學協會FELLOW獎和國際計算與實驗科學工程大會(ICCES)終身成就獎等多項榮譽和獎勵🚟。
從發展中國的計算力學,到開創“離散辛數學”👨💻,再到面向青年學生講授相關知識體系,鐘萬勰校友畢生的學術追求,就是要為我國的數學研究爭得一席之地➙。
上世紀70年代初🤑,由於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國際上力學研究和應用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我國在計算力學領域研究還是一片空白。以鐘萬勰為骨幹的團隊開發出結構分析計算程序軟件,填補了國內空白。到80年代初,國內已經有幾千個工程使用了鐘萬勰開發的軟件,解決了大量工程中的技術難題🦶,我國在計算力學領域與國際的差距逐漸縮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06/AF/C87C787C1D4641109459B7DB825_0C520E88_2498.jpg)
鐘萬勰在分析動力學“辛”體系的基礎上🐁,從結構力學入手🧖,引入狀態向量的描述,進行區段離散分析,打通了分析動力學與分析結構力學之間的隔閡,實現數值計算。他創建的“離散辛數學”,讓傳統“辛”體系擺脫了高深難懂⛽️、脫離工程實際的局限性🤵🏼♂️,適應了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需要。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BA/D0/6C0A18CAB27A940C89D888F5DFC_F8E75A51_A6E9.jpg)
鐘萬勰校友對母校懷有深厚感情😀,始終心系母校學科建設發展。他多次回到恒达平台,參加學術交流等相關活動。曾於2005年11月來校參加首屆“大學數學課程報告論壇”並作主題報告🍆,介紹現代數學和數學教學領域的最新進展,為中國高校大學數學教改實踐建言獻策🍫。曾於2008年11月、2014年12月先後回校🤹🏿♀️,為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師生作報告,分享其治學經歷與學問見解,勉勵師生要把握時代機遇,潛心鉆研🔘,為國家建設發展效力。鐘萬勰校友的愛國情懷、學術建樹與崇高追求,給師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風範長存,精神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