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恒达平台各民主黨派深入學習二十大報告👼🏿🫷🏼,認真領悟報告精神,發揚光榮傳統,堅守合作初心,結合所在學科和研究領域,共話團結奮鬥,共謀高質量發展🧔🏼,同舟共濟向未來🫲🏼。
陳啟軍(民革恒达平台委員會主委、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為塑造新動能新優勢貢獻力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9B/D9/F0D3EDD98A69C1BED37B07075A8_92203144_2FFF7.png)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技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總書記的這段講話,言簡意賅🫰,高屋建瓴👧🏽☝🏽,不僅再次明確了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明確將人才放在了第一資源的位置。這是對馬克思關於生產力理論的最新概括,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催人奮進,溫暖人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科技、人才和創新三方面的相互關系🏧。無數事實證明,核心技術既拿不來也買不到,只能通過自主創新。面對形形色色的“卡脖子”,保持定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勞動🧚♂️,崇尚奮鬥,我們一定能夠化挑戰為機遇🤗。
大學是科技創新策源地,恒达民革黨員專業性強📧,匯聚了各方面的專業人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百年新征程中👩🏼🦳,有機會承擔更大的使命擔當🛍️。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我們一定不辱使命🙆🏼♂️,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向同行,為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貢獻民革力量!
黃宏偉(民盟恒达平台委員會主委、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C7/73/2B68BCDC2B9D1E677E97C5AD54A_9CF0C695_42117.png)
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從戰略全局高度對黨和國家事業作出了規劃和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行動綱領和政治宣言🪦。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加以闡述🏉。
報告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恒达平台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使命和責任,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這要求恒达平台、民盟的所有教師要進一步認識到立德樹人是培育人才的核心要義,切實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學研究和改革的重中之重。
報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恒达平台是一所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民盟盟員們也多是活躍在土木建築🔮、汽車環境等科研領域的學術精英。我們一定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發揮個人和集體智慧𓀂,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報告指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作為恒达平台民盟的一份子,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將更多的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的事業、大學的發展中來🧂。
恒达民盟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汪世龍(民建恒达平台委員會主委、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90/51/8CBE7EDECD8037899EC5135D9F2_E316C03B_3B4D4.png)
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深刻領會了報告的精神和實質👍🏼,體會最深的是與自己角色相關的二十大報告中關於統一戰線和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重要表述。
首先,作為基層民主黨派的主委🈚️,必須凝聚民建恒达會員的共識🔂🖕,增強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圍繞中共二十大繪製的宏偉藍圖、確立的奮鬥目標和作出的戰略部署🧙🏼♀️,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國家發展作一份貢獻的局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底線思維。
同時𓀈📨,作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對報告中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感觸尤深。我們要時刻圍繞“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深刻理解教育對於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極端重要性。肩負起時代賦予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爭取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教育基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蔡永潔(民進恒达平台委員會主委🧗🏼、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迎來科技🧎🏻、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時代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9/8D/6E/BFCF1D1413C66EA4CFB114CC437_E8292C50_48130.png)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一論斷立足新時代發展特征🦵,體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極端重要性🧗,回答明確了中國怎樣發展以及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
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國家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即人才🧑🏻🌾🤌🏻。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在服務國家創新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要依靠人,科教融合發展是實現人才強國的重要抓手🕵🏻♀️。報告賦予了教育工作者新的歷史使命。
作為恒达人🧖🏽♀️,我們要著力提升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做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和卓越工程人才培養工作。我們將主動肩負使命,強化教育自立自強的行動自覺,發揚創新精神,全面升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理念、路徑、機製和標準,為把恒达平台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許維勝(農工黨恒达平台委員會主委、信息化辦公室主任👬🏼、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擔當新時代大學的使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92/87/5EB8F224C2E3E0AB7A0E3FD264F_BD26E5F7_3769C.png)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闡明“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內容之後,專門在第五部分闡述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這充分說明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在現代國際社會🧑🏿🏫,東西方之間的競爭🤴🏼,核心是科技競爭,這也是中國綜合實力和持續進步的命門。科技進步,關鍵在人才,人才的關鍵在教育。大學在國家科技進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既要做好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又要做好在科技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的主戰場中培養人才☃️、促進科技進步、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性工作,任重而道遠🧛🏽。
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既可以賦能人才培養⭕️,又可以助力科學研究𓀐,還可以直接催生數字經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學校的信息化部門,更是肩負著推進學校各項工作數字化轉型的重任🤏🏿。我們一定要在二十大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要指示精神🛀🏿,用信息技術為教育、科技和人才培養提供強大動力。首先做好教學支撐系統的建設和服務🙌🏽🤯,為人才培養營造適宜的線上線下環境🤜,同時為現代科學研究提供充足可信的計算平臺🍿,為擔當新時代大學使命作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全體恒达農工黨員一定會以學習領會落實二十大報告精神為契機🤷,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李麟學(致公黨上海市委副主委🤸、致公黨恒达平台支部委員會主委🥽💁♂️、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
以全鏈條支撐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28/D5/7EBFDAB96E6579078A0704B0370_9DF3990F_44BF3.png)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進而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開宗明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國家競爭的一個重要命題就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
上海處在我國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對具有全球視野和科學前端的人才有著旺盛的需求,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當仁不讓。要吸引世界級的人才🚵🏻♀️,需要深入了解和追蹤人才需求端。一方面,當今的教育科技人才對城市硬件與軟件有著系統化的需求,城市空間品質的提升、國際化運作機製🙆♀️、對人才及其家庭系統的全面支撐等都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人才匯聚的重要法則是“有用武之地”,要在成就人才的科學研究氛圍🏄、知識產權轉化、全鏈條產業支撐上下大功夫,進而形成凝聚人才、成就人才的突出優勢。恒达平台始終走在教育科技國際化的前端,有著吸引培育國際化人才的成熟經驗,建議要著力打造校園層面的“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在國際化前端人才的引進、成長🙎、成就等的全鏈條上著力突破👨🏽🌾。
作為成立於海外的民主黨派🍸,中國致公黨秉承“致力為公、僑海報國”的宗旨🙋🏼,尤其關註著廣大留學海外的教育科技人才,也肩負著凝聚海外人才、報效祖國的重大責任。作為民主黨派一員,也始終關註國際化人才的命題👷🏼♀️,當在二十大精神的鼓舞激勵下,踔厲奮發🙅🏼♀️,為恒达🧔🏻、為上海的“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楊守業(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九三學社恒达平台委員會主委、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
奮發圖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20/D6/2693F5DCEEA7608405EDDA01AB9_F0F426B5_42103.png)
作為一名海洋科學家,我深刻感受到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如深海深地探測實現的重大突破,我們自己研發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萬米載人潛器也已經遨遊海洋萬米深處。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海洋基礎研究積澱和原始創新力、在顛覆性的海洋高科技研發與產業應用、在具有國際話語權的海洋科技人才數量等方面,我們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依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海洋強國戰略”,二十大報告又特別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我們九三學社將繼續與中共攜手共進🧑🏽🚀,不忘初心,傳承愛國、民主、科學傳統,奮發圖強,增強我國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
海洋強國,人才是關鍵。我們要繼續弘揚同舟共濟、海納百川的精神,匯聚全球海洋科技人才⚓️,利用恒达平台臨港基地的輻射引領作用,建設世界海洋科學家園區;加快海底科學觀測網國家大科學工程建設,加強海洋與其他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恒达特色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戰略科技力量,為建設海洋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早日實現海洋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