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第四課開講🐃,副校長雷星暉講述“中國機遇、國家戰略與政策”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
時間:2020-11-18 瀏覽:
“中國道路”第四課11月17日晚開講🙅🏻🤽🏿♀️,副校長雷星暉以《中國機遇🧱、國家戰略與政策》為題,闡述了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全球背景下,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十分重要的。他表示,中國要盡全力迎接挑戰、抓住機遇,根據中國國情製定好適合本國發展的戰略與政策👰🏽🕵️♂️。這是中國頂層設計的路徑選擇,更需要每一個行業乃至每一個國人都能從中發現自己的機遇🤹🏼♂️,在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等各個層面攜手並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鬥。
雷星暉介紹了當前形勢發生變化所體現的幾個方面:市場地位發生逆轉🔺,由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需求趨於個性化,顧客成為市場的主宰力量;技術變化加劇,技術飛速發展🏌🏿♂️,從科學到技術的半衰期縮短,技術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和營銷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與意識形態產生影響。
談到與中國機遇相關的長波理論,雷星暉以核心技術為中心🧑🧑🧒,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技術中心發生轉移,便意味著經濟中心發生轉移🫄🏿。由工業化🥏、自動化時代進入信息化時代,最重要的要素是由“物”轉到“財”,最後轉到“人”🤫。他表示,華為5G之所以領先於世界,使中國在此領域話語權增加,是因為其至少提前十年就開始對核心技術基礎進行奠定,由此可見加大對核心技術的投入刻不容緩。
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介紹,“中國道路”是立足本校學科特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一門“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本學期“中國道路”系列課程著重向學生展示中國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城鄉建設🙉、經濟發展、工程建設、對外交往、醫學發展七個領域的實踐與理論成果🛕,邀請學校領導分別授課👧🏻。他們不僅可以從專業角度講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不同領域的發展道路和取得成就,而且還能為學生展示專業精英的風範和行業領袖的風采⚫️,這也是思政課與專業課相結合的又一探索💳。9月15日、10月20日和11月3日⚫️,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傑🧑🔬❤️🔥、常務副校長伍江分別主講了“中國道路”第一課、第二課與第三課,在恒达學子中引發熱烈反響。(文/李瑞雪 視頻/姚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