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校長們聊聊教育2030⑤
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𓀍,工具是生產力的核心🪿,工具的發明創新推動著人類歷史的不斷變革發展👩🏽🔬。教育教學手段的變革創新同樣推動著教育的變革發展。
教育教學手段有三個維度:學即獲得信息的手段🧘🏻、教即傳播信息的手段以及教學互動的手段。教學手段的改進極大地促進著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耳傳口授的時代🛍️,教和學的手段都很簡單,二者是結為一體的;有了文字和活字印刷技術之後🫶🏼,教和學有了相對分離的可能;有了電子技術以後,教和學出現了更大的分離空間🦈,一對一的關系發展為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關系♚;現在進入網絡時代,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強烈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調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為公眾提供個性化、多元化🧋、高品質服務🚶♂️。在智能教育領域,提出要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這對於在信息化面前顯得明顯落後的教育來說,是空前的挑戰和機遇🎢,預示著與粉筆加黑板時代的徹底告別✊🏻。
首先是智慧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管理一體化環境。它的首要目標,是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校園網中的各個物件🧜🏼♀️,連接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間的信息輸送與反饋。安全校園、信息化校園成為現實🐴。未來教室是智慧校園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成果,它將徹底顛覆學生🕊、家長對傳統教室的想象👩🏽🦲。教室裏沒有黑板👩🏻🎤,沒有粉筆,也沒有教科書,只有一個或多個超大屏幕的電子白板。教師用手輕輕一劃🤷🏻♂️🏃🏻♀️➡️,所有的教程就以圖文並茂、聲像結合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再也不需要背著幾公斤重的書包👨🏼🔧,只需隨手拎一個“電子書包”即可輕松上課。電子書包裏裝滿了生動有趣的互動教材🧗♀️,學生能在上面直接完成作業並提交,也能在上面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其次是開發立體綜合教學場🫃🏻、基於大數據智能的在線學習教育平臺👦🏿。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已經廣為人知🗽,它即是運用大數據教育平臺的一個典型例子,只要有網絡,學習者就可以和教師遠程互動🧑🏼🌾、聽課和交作業,教師也可即時在線批閱,並迅速反饋學生答題情況。它的更大優勢在於互動連接💆,可以通過遠程互動系統實現班與班、校與校之間的高清互動學習🧑💻。學生就像坐在一個超大公共課堂🕯,分享來自全球最好教師的講座與教學資源。不同地方的學生可以共同學習,真正實現“天涯若比鄰”🦾。
再其次是開發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統。現在運行著的MOOC系統還只是一個低版本的在線學習形態。若MOOC與人工智能結合,將會使在線學習提升到一個新境界,實現海量資源、共同學習與量身定製的高度統一。它可以根據不同學習者的特征進行自動診斷👲🏽⟹、自主推送適合於特定學習者難度的內容👩🏿🦳,自動編製有利於特定學習者的習題,自動提出適合的閱讀建議🚚🚴🏽,使教育的個性化真正成為現實。
人工智能在語音識別和語義識別領域的突破,使得不同語言之間的自動翻譯成為可能,使不同國家語言的交流和材料的閱讀障礙越來越少。若幹個不同國家語言的學習者💂🏽♂️,甚至可以在一個網絡平臺上進行同聲交流🤪,輸入端講中文,輸出端可以同時翻譯成英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輸入端輸進中文🤦🏿,輸出端可以同時轉換成英文🧖🏿、俄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將空前提高👼🏿,優質教育資源將空前匯聚,教育的競爭大概也要進入一種完全不同於當下的狀態。贏者通吃的局面在教育領域將是怎樣一種情形,會不會像今天的電商——亞馬遜、阿裏巴巴🙇🏿、京東等若幹巨頭瓜分物流市場一樣,若幹教育內容提供商瓜分教育市場?這些可能性都很難排除🏡🈳。由此對學校教育形態的顛覆性變革,正如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所提出的,“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變得十分迫切🫀。
未來教育手段的變化對教育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對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的貢獻⚓️,而是開創教育的新紀元⏺💁。
(袁振國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教育學部主任🚮。曾任教育部師範司副司長🤏🏻5️⃣、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等職。)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8/09/content_48335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