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大一新生入校已逾一月🚶🏻➡️,復旦大學青年研究中心近期對新生心理狀況進行調研,發現新生進校後普遍感到壓力比原來想象大,而關於畢業後的打算,想出國的人占30.7%🦸🏽♂️,想讀研究生的占38.8%,只有9.2%的人想工作,還有21.3%的人表示沒想好。
眼前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學習。經歷過高考的新生大多認為大學學習輕松愉快,再不用像高中時那麽緊張,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但是事實上,僅僅過了兩周,他們就明顯感到學習的壓力和對授課方式的不適應。
說到未來,新生的反應已經和他們的師兄師姐有了很大區別🪶🪵,打算畢業後工作的人只占9.2%,帶來這一心理的原因是,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使得很多學生從大一開始🖕🏻🤜🏻,就認為僅有本科文憑是不夠的。但是選擇出國、讀研究生的學生對如何實現自己今後的理想也十分茫然🧎➡️,甚至選擇這條道路本身就帶著很大的盲目性🙇🏽♂️。
以出國為例,有30.7%的人想在畢業後出國🤘🏻,他們都是要出去“鍍金”🎬,還有就是因為別人說出國好🏧🏪,就也想成為優秀的人,所以出國。在調研的新生中🎦,真正想做一些自己興趣使然的事的人少之又少。
研究人員認為,雖然新生的想法可變性很大,但可以看出,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使得學生從進校伊始就有了緊迫感,早早為將來作打算,但是由於信息有限,這種緊迫感來得較偏激☁️,打算做得較盲目。對此,學校應該在大一、大二開設職業規劃課程,並且為低年級學生多創造和過來人溝通的機會👌🧚🏻♀️,讓他們逐漸清晰心中的奮鬥目標,並找到切實可行的實現途徑。
摘自🙇♀️:新聞晨報 2003-10-8 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