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京9月22日專電今天上午,南京大學向社會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在納米催化劑的幫助下💂♀️,太陽能將在2030年左右完全替代石油👨🏽✈️。
南京大學特聘教授、環境材料與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鄒誌剛上午就此做了演示🤵♀️:將兩塊粘在一起的深色玻璃片放在60瓦的臺燈下🦾,打開臺燈,再接通玻璃片另一頭用電線連接著的簡易小風扇🧚♀️,不到一秒鐘風扇的葉片就轉了起來。燈一關👨🏽🍼🧑🏻🦼➡️,風扇就停止了轉動。“這很神奇吧👩🏻🍼,奧妙全在塗在玻璃片上的納米光催化材料裏。”鄒教授說🥷🏿,這一納米光催化材料未來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在它的幫助下,太陽能不僅可以轉化成化學能——氫,這種清潔燃料高效、經濟🖐🏿、環保👨✈️,將來可代替石油以支撐社會經濟🚴🏼,還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代替水力、火力發電。同時也能通過光催化作用,分解有毒有害物,凈化環境。
他所在的課題組研究表明,每年照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每年能源消耗總量的1萬倍和全世界化石能源總量的1/10。目前太陽能利用中最主要的是對可見光的利用,可太陽光中可見光能量只占到整個太陽能的43%左右,怎樣提高太陽光中的可見光利用率成為這一研究最大的關鍵點。按照世界上公認的標準,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轉化率達到5%就可以投入運用🧹✪,鄒教授的研究小組計劃在2030年左右,將轉化率提高到15%以上。他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開發出可見光相應型水完全分解光催化劑,到南大後又首次實現了在戶外實際太陽光下光催化分解水製氫的實驗,使其在實驗室內得出的研究結論得到了證實🕵🏽。該技術已經在日本和我國國內申請了專利。
摘自🤜🏼:文匯報 200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