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出現的“考研熱”仍在繼續升溫🙇🏿♀️。記者在暑假中采訪時看到🪒🥮,不少大學生假期裏仍然留守校園,在教室中揮汗如雨地為考研做準備❣️。然而據一項隨機調查顯示★,只有12.01%的人考研是為了多學些知識,其余大部分人都是由於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或隨大流而考研🙍♀️。針對這種現象👩🍼,一些考研過來人指出,為逃避就業壓力而讀研究生可能會適得其反。
“如果重新選擇⛳️,我可能就不會讀研了👩🏼💻,先到社會上工作幾年再說。”復旦大學01級碩士生小劉這樣對記者說。本科畢業時🦁,小劉覺得當年的就業形勢不夠理想,於是就沒有去找工作,一心一意地考研👨🏿🎤👼🏼,最後考取了本系的研究生。然而出乎他的意料的是♕🙍♀️,就業形勢居然一年比一年嚴峻,他所中意的幾家單位招聘的應屆生越來越少,開出的薪水也比過去低了不少,今後的就業形勢也很難預料。“真沒想到,讀了三年的研究生🛑,起點可能還不如當年高。”小劉有些後悔地說。據了解📨,和小劉具有同樣心態的研究生並不在少數🟣。
招聘廣告和人才交流會最能透露出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翻翻報紙上的招聘廣告🧃,可以看出大部分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都包括以下兩條: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幾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研究生學歷並不特別具有優勢。在去年舉辦的03屆華東地區研究生招聘會上♊️,一向受畢業生歡迎的大型跨國企業一家都沒有出現,而且幾乎所有單位提供的薪水和崗位都大大低於研究生的心理預期💪🏻。對此,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表示:真論實際操作能力,研究生很難說水平能高出多少,如今企業已經不需要靠學歷撐門面,我們還是看實力。另外,本科生年齡較小,相對來說可塑性強些,能盡快融入我們的企業文化,不像研究生已基本定型,改變起來就困難多了💂♂️。這位負責人的話可能道出了不少企業的心聲。
如今已是一家媒體負責人的林先生仍然感到當初放棄直升研究生的選擇是正確的。“我比較喜歡做實務,而不是搞研究▫️,因此需要在工作中多積累經驗,其實有時在社會上學到的並不比學校裏的少🕺🏽。”不過,工作了幾年後❣️🐣,林先生又讀了在職碩士📌,現在已經圓滿結束了學業。他認為🏋🏻♀️,“工作以後再讀書目標更明確,可以針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對症下藥,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些👩🍼。”據悉,本科畢業先工作幾年再讀在職碩士已成為不少白領人士的追求,在職碩士近年來的報名人數也在節節攀升☝️。
對於“考研熱”現象,上海大學一位社會學教授指出,考研應該端正心態,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為目的,而不應從躲避某種社會現實出發🍐。如果因為就業形勢嚴峻而拖後就業,很可能會錯過就業的黃金期。
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