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科大正在以校園網絡為平臺,以數字圖書館為重點,進一步建設以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教育與學習環境,以辦公自動化為中心的數字化管理和資源共享環境🫷,以兼具電子消費🐈⬛、身份認證和信息查詢功能的“一卡通”系統為標誌的數字化生活和服務環境🔖,努力建成國內一流水平的數字化校園🌲🚣🏿♂️。
記者在中國科大采訪中了解到:985工程在中國科技大學實施5年來,教學和人才培養、學科與科研基地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成就斐然,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到2018年,建成規模適度👳🏿♂️、質量優異、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戰略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果,並進入積極建設的關鍵時期。
研究型大學的學科體系和教學體系基本形成
按照“合理布局、強化特色、突出重點、建設基地”的原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理念,中國科大以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繼續保持和加強了數學、物理🫳🏽、化學、地學與空間科學等基礎學科的優勢,信息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工程和材料科學與技術等學科得到快速發展👨🏽🏫;同時,與科技相結合的管理學科和人文與社會科學也得到穩步發展,初步形成規模較為適度、布局結構較為合理、特色較為鮮明的龍頭學科與支撐學科、傳統學科與前沿學科、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並存、互長的學科體系。5年來,該校國家重點學科數由4個增至19個,增幅居全國高校之首;另外新增了19個省級重點學科和16個交叉學科以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工程碩士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形成了學術性人才和實用性人才相結合的培養體系🌙。
2002年公布的首次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中國科大參評的理學學科均居國內前列。同時🧎,一級學科博士點從9個增至1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從39個增至60個,覆蓋了科大絕大部分理工類專業📹🐌;碩士點從54個增至79個👀。在校研究生數也由5年前的180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4400多人。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中國科大改革了教學實驗的內容和管理體製⏺,全校教學實驗儀器設備更新、擴充率達90%左右🪲。五年來,科大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其中一、二等獎各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4項,有3名教師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完成了國家級教改項目39項、省級75項;國家級教材立項15項🤸🏼♂️🚭。
培養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是研究型大學教學體系的核心。中國科大在本科生中推行“大學生研究計劃”,在研究生中推行助研助教製度👭,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1999年至今,共完成大學生研究計劃1107項🦹🏿♀️,有60多名本科生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有的學生獲得了國家及省部級獎勵和國家專利。學校還加強了探究式的研討班課程建設🧑🧒🧒,開設本科生研討班課程220多門,讓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就開始接觸學科前沿🧛🏽♂️,培養創新思維。此外,學校還設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基金,建立了“大學生實踐和創新培養基地”,大力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通過各種創新教育,中國科大學生的科技創新作品和活動在國內外科技競賽中共獲得60多項獎勵,其中學生機器人代表隊包攬了首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電視大賽冠亞軍🐿,並代表我國參加了亞廣聯機器人大賽🥝,獲得亞軍和最佳技術獎🏮。
研究型大學的科研體系開始形成
5年來📄🥒,中國科大加強了對科研工作的組織與引導和投入力度,年度科研經費從1998年的1.59億元增至2002年的3.1億元。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科技前沿,凝練科技目標👨🏽🔧,加強項目🏌🏼♀️、基地、人才(群體)、成果的一體化建設,重點建設了若幹一流的研究基地,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標誌性創新成果,研究型大學的科研體系開始形成。
人才隊伍建設是創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實現科技創新的根本🧩𓀎。5年來,中國科大共引進留學回國人員122人🎦🫷,引進和接收博士學位獲得者306人🌧。通過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招聘12人0️⃣🍎,中科院“百人計劃”和“引進國外傑出人才計劃”招聘5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增至38人🔨,新增了5位院士🙇,教授增至481人💅🏿😢。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0%以上,45歲以下的教授占教授的31.1%🩲🕧,繼續保持“年輕人才較多”的優勢👧🏻。2001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遴選的20個“創新研究群體”中,中國科大就有3個群體入選,入選數名列全國第一。該校還通過建立“大師講席”製度,聘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短期講學或工作👨🦯➡️,聘請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建設博士後流動站等🚶♀️👩🏻⚕️,借助高層次流動人才隊伍來提升學校的學科建設水平,為教學、科研工作註入了活力。
5年來😄,共申請職務專利383件,授權職務專利135件✋🏿🙌🏼,有9項成果獲國家級獎勵,64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有5項成果7次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是這三項中全部入選的3所高校之一。在國際上發表科技論文及被引用情況繼續保持在全國高校前列,其中在高影響因子等級區域發表論文數連續位居全國高校首位。1996-2000年間👩🏿💼🧜🏻,在納米研究領域發表論文數排名世界第二。
為從整體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持續競爭力,科大集中建設了一批重點科研基地👵🏼。新增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量子信息2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熱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建3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使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由1998年的7個達到目前的13個,有6個重點實驗室被列為中科院創新基地;校級科研機構從34個發展到54個,並新建了7個跨學院多學科交叉的科研基地。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成為我國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科研基地🃏。
人民網 2003年6月06日